|
|
|
|
|
罗浮山植物
站长: 曾云保
最后更新:2023年11月21日
罗浮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省博罗县。罗浮山山顶飞云顶最高海拔1290米,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北回归线上的绿洲,拥有非常高的植物多样性,1880开始就有外国植物学家在罗浮山采集标本,以罗浮山为模式产地的植物名称多达110多个。
截止2023年11月21日统计,罗浮山维管植物220科1073属2280种;其中石松与蕨类植物242种,裸子植物21种,被子植物2017种;其中野生1847种,归化142种,栽培291种。
|
|
|
|
|
|
华南植物园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植物园和最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保育基地之一。全园由3部分组成:保育与展示区、科研区(位于广东广州市天河区)和鼎湖山保护区(位于广东肇庆市)。其中,保育和展示区 (植物迁地保护区),占地4237亩,建有现代化的展览温室群、科普信息中心、“羊城八景”之一的龙洞琪林,以及木兰园、棕榈园、姜园、苏铁园、药园、兰园、竹园等30余个专类园。本网站收集的植物不包括鼎湖山。
|
|
|
广东植物
站长: 陈又生
最后更新:2023年11月13日
广东省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位居全国第六。根据宋柱秋等(2023)“广东省高等植物多样性编目和分布数据集”(《生物多样性》31(9):23177),收录广东省高等植物共计374科2,284属8,106种(含种下等级),广东省本土野生高等植物350科1,828属6,864种。本网站将为《广东植物志》第二版的编撰提供基础资料。本网站主要收录广东野生或归化植物。华南植物园的植物请共享到“华南国家植物园植物” http://www.cfh.ac.cn/Subsite/default.aspx?siteid=guangzhoupants
|
|
|
《西藏植物志》的出版成为西藏地区植物资源研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最主要工具书。《西藏植物志》(1~5卷)成书于1983~1987年间,主要基于对青藏高原科考队的阶段性总结。但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西藏地域广阔野外考察时间仍显不足、编排时间紧促等原因以及随着后期考察研究的不断深入。《西藏植物志》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西藏植物志》收集的植物需要大量补充。 《西藏植物志》记载兰科191种。我们最新的统计西藏兰科植物838种(包括藏南地区)。(2)《西藏植物志》所记载的植物, 分布的地域需要补充,这种情况很多。(3)模式标本记载为“Tibet”的植物不一定是西藏自治区的植物。西方采集家标本记载的"Tibet"与西藏自治区不完全符合,例如"west Tibet"通常是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Tibet"实际上通常指藏族地区。(4)由于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等国家交界,西藏的植物需要与周边国家的植物标本进行比较,才能得到合理的分类处理。(5)印度控制的“藏南地区”的植物多样性非常高,根据印度人P. K. Hajra et al.(1996)《Materials for the Flora Arunachal Pradesh》中的记载,藏南地区有4000多种被子植物。中国人无法到藏南地区考察,到印度研究标本也有不少难题,目前只能主要参考印度人的研究资料。我们首次综合NSII(国家标本资源平台)西藏的27万份标本数据,收集新种和新纪录资料,结合藏南地区的文献,目前已经整理出西藏维管植物名录包含维管植物252科2,048属11,846种(含种下等级), 其中石松类植物2科7属50种, 蕨类植物31科110属699种, 裸子植物6科19属84种, 被子植物213科1,912属11,013种。与《西藏植物志》的物种数(6398种)相比多出5,448种,物种数目增幅高达85%。李晖等人(2009)曾发出呼吁“《西藏植物志》亟待修订”,这是一个对于中国植物分类学家的迫切挑战。“西藏维管植物多样性编目和分布数据集”已经发表于《生物多样性》2023年第9期,DOI: 10.17520/biods.2023188
|
|
|
|
|
|
|
|
|
大仙峰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动植物网络数据库
|
|
|
本网站用于观察、记录山水景苑小区里的各种植物,方便大家认识了解。欢迎居民朋友们加入。
|
|
|
|
|
|
|
|
|
|
|
|
海南岛作为相对独立、有明确边界的地理单元,具有丰富的植物多样性。知道有什么、在哪里、怎么样等基础信息,是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推进生态文明的首要工作之一。
本网站基于“自然标本馆”概念体系,使用数码照片和精确空间坐标、实物标本等综合凭证体系进行植物资源调查,通过在线协作管理,形成开放参与的、动态更新的、不断完善的海南植物资源数字标本馆和在线植物志,为新版海南植物志奠定基础。
欢迎广大植物专家、师生和爱好者参与调查、拍摄、鉴定海南植物,共同建立最新的海南活植物资源数据库。
|
|
|
|
|
|
|
|
|
|
|
|
本人2023年中国植物园联合保护计划植物分类与鉴定培训班阳际峰实践期间数字标本汇总管理,供各位学员参考,欢迎改正鉴定错误。
|
|
|
|
|
|
将石保护区
站长: 陈世品
最后更新:2023年5月14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网站用于福山唐城外国语小学校园生物多样性观察、记录和编目。各位老师可以在网站上注册账号并且加入网站团队,由管理员设置为正式成员后,将平时拍摄的照片上传到考察图库栏目。网站会自动生成物种名录、科属种分类树,并提供查询统计服务。
|
|
|
|
|
|
|
|
|
南岭植物
站长: 曾云保
最后更新:2022年12月20日
分享南岭植物之美
|
|
|
动物、植物、植被、山川、河流、土壤、岩矿……国家公园中的各种自然资源,形成了其与众不同的环境和生态,是国家公园的核心资产。然而传统上以综合科学考察为代表的资源本底调查工作,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一是调查工作往往以项目突击的形式开展,考察质量参差不齐,存在考察不仔细、走过场的情况,原始考察凭证资料的积累不足而且不方便查找核对,导致缺乏有效手段去发现和解决考察质量的问题;二是考察成果一般以“××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的形式呈现,对自然资源现状的记录仅有简单的文字描述和名录,缺乏关于各种资源形态特征、分布位置等原始凭证性的第一手信息,不易判断自然资源是否真实存在,难以反映自然资源的形态、分布等真实状态;三是考察报告印刷数量有限,相关原始调查资料缺乏良好的存档和管理,不方便自然资源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等各种应用场合的有效利用;四是各种科学考察工作的原始资料缺乏系统的历史积累和比较,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工作,不利于提高工作水平,不利于自然资源管理人才的成长。因此,国家公园的自然资源往往存在本底不清、缺乏原始信息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国家公园自然保护、研究和利用水平的提高。
在当前信息时代,随着数字多媒体、地理信息、数据库和互联网等技术的成熟,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马克平研究员团队自2007年开始倡导的“将地球变成活的标本馆”的理念,已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为此,我们依托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上海辰山植物共建的“自然标本馆”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https://www.cfh.ac.cn/)建立“钱江源国家公园数字标本馆”,开发了专用植物识别和数据采集APP,将国家公园全域当成活的标本馆进行管理,对生物多样性资源进行就地调查、定位,采集数据在线存储、网络协作鉴定、自动编目、动态更新和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开创了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调查管理的新模式。
欢迎大家使用本数字标本馆查询、管理钱江源国家公园的植物资源;欢迎使用钱江源国家公园植物识别APP,感受神奇的人工智能鉴定并为植物资源的调查、监测积累原始观察数据。
|
|
|
|
|
|
本平台由用于汇总管理福建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本底调查项目数据的物种鉴定凭证图像,统一进行物种鉴定、编目和分类管理,形成有可靠凭证的科学数据
|
|
|
2012年12月,国家海洋局批准成立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这是浙江省首个国家级海洋公园。洞头国家级海洋公园范围包括南北爿山屿、鹿西白龙屿及其周边海域、洞头岛东南沿岸、洞头东部列岛和大瞿岛的周边海域及海岛,选划区总面积311.04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295.2平方公里。陆地以低丘流水地貌为主,无典型河谷地貌,岛岸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
|
|
|
三垟湿地地处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三垟街道,东邻温州开发区、龙湾区,南连茶山街道、南白象街道,西北连接梧田街道和城市中心区,规划总面积13平方公里。三垟湿地是温州生态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垟漂海面,云游水中”的水网特殊地貌而闻名。湿地规划总面积10.67平方公里,河流纵横交织,且形成了161个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岛屿”,是温州市内保持最完整的水网湿地,被誉为“浙南威尼斯、百墩之乡”,有城市“绿肾”的美称。
|
|
|
|
|
|
|
|
|
|
|
|
南开大学植物学实践教学网站共包括实习地植物照片3262张,包含118个科483种,共同学们和植物爱好者学习交流使用。
|
|
|
霍童溪属鹫峰山脉主要河流,是直通东海的小溪。其间桐山洞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首;后垅段峡谷属八闽第一谷,谷长百余公里,陡峭的两岸保留着零星原始森林;白水洋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5A)座落谷中。
小溪发源于周宁县杨源境内,主要流域在屏南县境内,部分在周宁县及宁德市蕉城区;同时闽江支流古田溪进入屏南境内。发现兰科植物78种;调查面积约2600平方公里。
|
|
|
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数字化中药标本馆收錄常用特色藥用植物。旨在建立一個以中药材图片為主的藥用植物學習、研究和交流的平台,配合大學中藥學課程相關科目的教學和相關植物學研究,為本科藥用植物科普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持。
正在開展和即將開展的研究方向包括:
1 鮮藥調查研究
2 填海區植被研究
3 海島植物生態研究
|
|
|
北方民族大学包括东校区和西校区两个校区。东校区是老校区,西校区是新建立的校区,校园植物丰富。建立本站的目的是方便喜欢植物的同学们拍摄、交流和学习。同时,用于校园植物资料的收集。
|
|
|
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是中国五大自治区之一。处在中国西部的黄河上游地区,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南北相距约456公里,东西相距约250公里,总面积为6.6万多平方千米。
宁夏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降雨量少,且由南向北递减,以水份因素为主导的植物生态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宁夏植被的带状分异。宁夏的绝大部分地区属于草原带范围,仅西北、北和东北的极少部分边缘地区属于荒漠地带。在草原植被中,宁夏最南端较小范围为森林草原植被,中南部为干草原植被,中北部为荒漠草原植被。最北端的荒漠植被属草原化荒漠植被。
|
|
|
|
|
|
无锡植物园
站长: 陈彬
最后更新:2022年8月3日
|
|
|
|
|
|
【苔藓之恋公益共享交流平台】
公众号:苔藓之恋
微 博:苔藓之恋
微 信:juanbaihuakai
|
|
|
大罗山位于温州大都市区核心,最高海拔707.4米,总面积117平方公里,控东海、锁瓯江、俯瞰全城,是温州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大罗山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有自然、人文景点500多处,分属仙岩、瑶溪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和茶山、天柱两个市级风景名胜区。
大罗山集儒、释、道于一体,素有“天下第二十六福地”之称,历史上又有“七十二寺,三十六庵”之说,书院林立,是释道儒信士或士族隐世修身、修炼养生、授业解惑著述之场所。南宋陈傅良曾在大罗山西麓创建仙岩书院,蕴育了与当时朱熹、陆九渊创立的学派鼎足而立的三大学派之一——永嘉学派。
|
|
|
本网站用于内蒙古医科大学药用植物学本科生野外实习。请同学们只上传和采药相关的图片。
|
|
|
温州大学(Wenzhou University),简称“温大”,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是浙江省教育厅和温州市共建的浙江省重点高校,是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东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的温州市。学校由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于2004年合并组建而成,已有89年办学历史学校现有茶山和学院路两个校区,学校产权占地面积1973.43亩、校舍面积106.06万平方米。
|
|
|
松郡九峰位于上海松江区西北平畴绿野间,屹立着一群小山丘,其中厍公山、凤凰山、薛山、佘山 、辰山、天马山、机山、横云山、小昆山,有“松郡九峰”之称,因松江别称“云间”,故亦称“云间九峰”。
|
|
|
泸州植物资源
站长: 张华安
最后更新:2021年11月12日
泸州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单是古蔺的黄荆原始森林和叙永的画稿溪国家自然保护区就有植物1000余种,合江的福宝原始森林也蕴藏着不少植物资源。
|
|
|
|
|
|
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主峰――阳际峰位于保护区东南面,海拔1540.9米。总面积10946公顷,阳际峰保护区是以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黑麂、伯乐树等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
阳际峰自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山地气候,受武夷山脉及其保存完好的植被影响,具有四季分明、热量丰富、全年及各月风向以湿润东风为主的气候特点。阳际峰保护区处于武夷山脉的中武夷山与北武夷山的转折地段,这在整个武夷山脉的山地系统,特别是在中武夷山与北武夷山的转折地段,具有独特的山地系统科学意义。
阳际峰保护区目前已与中山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昌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江西农业大学、上海辰山植物园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约,共建生物学野外实践教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森林生态定位研究、森林生态教学科研等6个基地,旨在建成集保护、科研、宣教于一体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实现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保护手段现代化、管理措施科学化,为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阳际峰保护区热忱欢迎有志于自然保护事业的同行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到保护区开展科研究,共同致力于我国自然保护事业。联系电话:13970186006,乐先生。
|
|
|
|
|
|
我国热带滨海地区包括海南、广东湛江、广西北海和防城港等地,陆地面积达30万平方公里,城市总人口在一千万以上,地处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支点,国务院批复建设北部湾国家级城市群、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和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等提供了新引擎。热带滨海地区以约占3%的国土面积栖息着约占全国15%的植物种类(杨小波, 2016; 林秦文, 2018),然而,近年来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和农业生产等)使热带滨海城市本地植物多样性急遽下降,而栽培植物多样性随房地产开发沿着海岸线迅速增加,仅海南省的栽培植物种类就高达22.5%(杨小波, 2016)。关注热带城市滨海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格局,海南本土植物多样性保护,将海南热带植物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欢迎联系垂询279745044@qq.com。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海辰山植物园(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标本馆简称辰山标本馆,位于中国科学院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大楼内。本馆的前身是成立于2006年10月的上海辰山植物园建设阶段活植物收集凭证标本室,2010年迁入本楼,并于2010年8月在国际上登录,馆代码为CSH(英文Chenshan Herbarium缩写)。
标本馆面积1,200 m2,包括标本馆大厅、复份标本间、标本制作间、消毒间、低温冷冻间、烘干间、标本鉴定间、管理房、办公室,可容纳植物标本100万份。目前馆藏标本8万余份,主要为活体植物收集、分类学和植物地理学研究的凭证标本,采自属于华东植物区系范围的各个省市、自然保护区和天然林地等,以及中国其它各省,也有一部分采自俄罗斯和肯尼亚的珍贵标本。
本馆标本蕨类植物按照秦仁昌系统,裸子植物按照郑万钧系统,被子植物按照恩格勒系统(1964年版)。科属以下按植物学名顺序。
标本馆目前固定工作人员5人,另有相关研究人员30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植物分类学、植物地理学、药用植物学、能源植物学和中国本土植物保育研究。
欢迎海内外人士和相关研究机构来我馆交流学习、标本互赠和交换。
地 址: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
|
|
|
【苔藓之恋公益共享交流平台】
苔藓之恋在线科普网:www.taixianzhilian.com
公众号:苔藓之恋
微 博:苔藓之恋
微 信:juanbaihuakai
|
|
|
|
|
|
|
|
|
天马山位于上海佘山西南。它旧时为佛教胜地,香火鼎盛,又称“烧香山”。又传说春秋吴国干将铸剑于此,因而称为“干山”。天马山山势陡峭,山体脊线近东西方向,山形如一匹展翅欲飞的天马,今称天马山。
天马山是佘山九峰十二山中山林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座山(上海陆上海拔最高点)。山上有“天下第一斜塔”——护珠宝光塔,天马山已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斜塔候选世界纪录。
准科学家计划天马山植物考察课题。
|
|
|
|
|
|
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个活的标本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数据管理平台。
|
|
|
河南植被调查过程中各种凭证照片的管理和物种鉴定在线协作平台。
|
|
|
记录广东潮州范围内的野生植物,归化植物,民俗植物,古树名木等。
|
|
|
用相机记录,保护野生动植物,减少教学实习对资源的破坏;用照片分享,积累大家学习中的点滴观察和收获,建设越来越丰富的实习资料库。欢迎参加本校植物学课程的老师、同学一起来丰富网站内容。请点击左上角的“网站团队”菜单,再点击“加入团队”按钮。加入成功后,团队成员可以在“考察图库”栏目选择自己个人图库中的相关相册共享到网站图库中来,或者直接在“考察图库”栏目建相册上传。网站将会自动生成汇总的物种名录和分类图库。
|
|
|
梵净山科考
站长: 陈彬
最后更新:2021年6月18日
|
|
|
江苏海岸带
站长: 陈彬
最后更新:2021年6月18日
本网站是南京大学江苏海岸带区域生物教学实习、资源调查相关工作的在线协作平台。
用相机记录,保护野生动植物,终结实习教学对资源的破坏;用照片分享,积累大家实习中的点滴收获,建设越来越丰富的实习资料库。请点击左上角的“网站团队”菜单,再点击“加入团队”按钮。加入成功后,团队成员可以选择自己个人图库中的相关相册共享到网站图库中来。相册加入后作者可以随时取消共享。
另外,本站也是南京大学植物标本馆标本资源信息化管理和信息服务的网上平台,欢迎大家查询使用。
|
|
|
|
|
|
|
|
|
|
|
|
用相机记录,保护野生动植物,终结生物教学实习对资源的破坏;用照片分享,积累大家实习中的点滴收获,形成越来越丰富的实习资料库。
欢迎老师、同学一起来丰富网站内容。请点击导航栏的“师生队伍”菜单,再点击“加入团队”按钮。加入成功后,可以在“实习图库”栏目建相册上传教学实习过程拍摄的各种动植物、植被和自然景观照片。
同时,本站也是校园植物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将用于校园植物的观察记录、空间定位、鉴定和编目。
|
|
|
南宁植物园
站长: 陈彬
最后更新:2021年6月18日
|
|
|
伊犁白石峰国家森林公园植物资源调查在线协作和信息共享。欢迎相关专家、学生和爱好者加入本站团队,共享调查数据,一起鉴定物种。通过我们的努力,一起摸清植物资源本底,了解植物,喜欢植物,保护植物!
|
|
|
|
|
|
将霸王岭当成活的标本馆,就地调查、定位野外所有的生物多样性,采集数字标本和实物标本,利用本网站进行信息化管理。
|
|
|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离北京市区100公里,道路交通便利。保护区经营管理总面积4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6%。百花山主峰海拔1991米,最高峰百草畔海拔2049米,为北京市第三高峰。百花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有四个植被类型,十个森林群落。植物种类有130科,485属,1100种,其中药用植物400余种。动物种类17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褐马鸡、黑鹳、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勺鸡。市级保护动物50余种。
本站用于为百花山生物多样性实地调查的资料整理和物种编目提供信息化支撑平台。
|
|
|
|
|
|
|
|
|
记录遇到的植物
|
|
|
温州位于中国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是浙江省下属的地级市,为沿海港口城市,简称瓯,别称鹿城。拥有面积11784平方千米,辖海域11000平方千米。温州市现辖鹿城、龙湾、瓯海、洞头4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5县。欢迎广大师生、植物学爱好者一起来丰富网站内容。请点击右上角的“关于我们”菜单,再点击“加入团队”按钮。加入成功后,团队成员可以选择自己个人图库中的相关相册共享到网站图库中来。相册加入后作者亦可以随时取消共享。
|
|
|
浙江,简称“浙”,省会杭州。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折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浙江省下辖11个地级市,为杭州、宁波、温州、绍兴、湖州、嘉兴、金华、衢州、台州、丽水、舟山,下分89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7个市辖区、19个县级市、32个县,1个自治县。
欢迎广大师生、植物学爱好者一起来丰富网站内容。请点击右上角的“关于我们”菜单,再点击“加入团队”按钮。加入成功后,团队成员可以选择自己个人图库中的相关相册共享到网站图库中来。相册加入后作者亦可以随时取消共享。
|
|
|
|
|
|
Plant Conservation and Research Foundation (PCRF) has been created and registered under the Joint Stock Companies & Firms, Bangladesh (Registration No. S-12470/2016) with the view to promote and contribute plant conservation towards enrichment of biodiversity as a whole.
Strengthening plant conservation through improved cooperation in a comprehensive national and regional context.
SPECIFIC OBJECTIVES
Intensify the conservation of threatened forest plant species, and the species of wild relatives of agricultural crops and medicinal plants.
Networking of plant conservation and biodiversity centers,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 for enhancing plant conservation through capacity building.
Foster collaborative partnership among the conservation organisations, institutions, foundations and NGOs in country and abroad in the fields of training, research and policy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user friendly electronic database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easy and quick access to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Enhancing skills and knowledge of the conservation workers and activists on plant collection, conservation, docu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To act as consultative body for framing plant conservation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 and provide adviso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on plant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To promotes research directed at solving important plant conservation problems and improving research policy towards sustainable plant conservation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
|
|
foto club 植物研究所是自然foto俱乐部的一个植物工作室。我们会发布一些文献及植物。以及植物研究所的最新动态。
|
|
|
野生果树--果实或种子可直接提供可食果品或食品加工原料的木本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许多也是栽培果树的优良砧木、抗性育种材料以及重要的观赏、蜜源、药用、香料、油脂、用材和水土保持树种。
|
|
|
方塔园,建于1978年,占地182亩,原址为唐宁时间古华亭的闹市中心,是一座以历史文物建筑为主体的园林。园内有全国级、市级、区级文物建筑8处,整个园景以宋代方塔为中心,四周环设宋代望仙桥、明代兰瑞堂、砖雕照壁、石雕园、清代天妃宫、陈化成祠、张弼古宅,还建设有其昌廊、何陋轩、秋生亭、读锦鳞、五老峰、美女峰、铁笛舫、古堑道等。
本网站用于积累、鉴定方塔园植物资源调查照片,并通过网站便捷地获取植物相关信息。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加入调查团队一起跟踪监测方塔园植物资源的变化。
|
|
|
醉白池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是上海的旅游胜地。从这座园林的前身算起,已有九百余年历史。公园面积七十六亩。园内古木葱茏,亭台密布,古迹甚多。
醉白池历经300余年,至今仍保存有堂,轩,亭,舫,榭等古建筑,并保持着明清江南园林风貌,其曲栏横槛、回廊曲径,古色古香。
本网站用于醉白池公园植物资源的调查和信息管理,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加入。
|
|
|
松江一中 是松江一所百年名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04年的松江府中学堂。100多年来,从这所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光荣传统的学校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的优秀学子,他们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热爱科学,追求卓越。在他们中间不乏学术巨匠,建设专家,领导干部,劳动模范,革新能手,国防卫士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松江一中人才辈出,桃李满天下。
本网站用于积累校园植物资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加入网站团队,共同调查、拍摄、鉴定校园内的植物。希望通过此网站,为大家认识和保护植物提供方便。
|
|
|
|
|
|
房州百草堂
站长: 房州百草堂
最后更新:2020年2月25日
前 言
房县位于鄂西北,古称“房陵”(又称房州),因“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有如房室”而得名。地跨东经l10°02’-111,15’,北纬31°24’-33°31’,东邻荆襄,南依神农架林区,西望长安,北交车城十堰道教圣地武当山,大巴山脉和武当山脉在此交汇,故又有“秦陕咽喉,荆襄屏障”之称。区域内东部有著名的青峰断裂带,地形上呈现西高东低、南陡北缓、中为河谷平坝的地形特点;群峰叠翠,谷深坡陡,沟壑纵横;南部最高点海拔2485.6m,北部最低点海拔180m,高低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年均降雨量914mm,无霜期223天。区域内亚热带季风和垂直变化的气候,为药用植物、药用动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县行政区域划分为辖19个乡镇和一个林场,人口48.8万,国土总面积5,110km2。
“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房县素有“神农架北坡”之称,是神农氏搭架采药之地。上古时期,神农架山区依其华中腹地南北交汇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物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一度成为中药材交易流通中心和医药文化传播的集散地,也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之一。不仅是秦巴、荆楚古文化的源头,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而且演绎出“神农搭架采药”、中医药文化创始圣地等光耀千秋的医药文明故事。
房县道地药材的栽培历史悠久。成书于北宋中期的志书《元丰九域志》收录了元丰年间(1078 ~1085)各军、州、府向朝廷献纳的岁贡,清单中有90多种药物,其中《麝香共4斤11两》,来自房州。此外,黄连、杜仲、天麻、独活、党参、绞股蓝、灵芝、黄柏、厚朴、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头顶一棵株、文王一支笔等名贵中药材质量优、产量大,成为湖北省中药材重点产区之一。“天然药库”,名不虚传。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为了摸清全国道地药材的品种、药用植物的种类,更好地发展中药产业,于2012年启动了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值得庆幸的是房县被湖北省卫计委确定为湖北省首批十八个试点县之一,县政府决定由房县中医院承担此次中药资源普查任务。抽调专班,房县中医院院长、总支书记李兴伟接收任务后高度重视,即刻行动。落实资金,购买设备,普查工作快速启动。在省、市、县领导及各级专家的支持下,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房县中药资源普查的艰巨任务。2014年5月,湖北省第二批中药资源普查启动现场会放在房县召开,会议中,湖北省卫计委把房县中药资源普查的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交流,是对房县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最好袋奖。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房县境内的药用植物达1500余种之多。《房县中药志》也是为房县中医院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所取得的系列成果之一。
《房县中药志》的中药品种按笔划顺序由少到多排列。第一卷收录房县地产常用中药材300种,每一物种项下详细介绍中药名、汉语拼音、药材拉丁名、中药别名、植物来源(含拉丁学名)药用部位、植物特征、产地、生长习性、采收加工、药材性状、炮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内容。每一种植物均附有植物形态彩色照片和药材照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出现,以方便鉴定,方便药农选择正确的品种开展人工种植,合理应用药用动植物,传承中医药文化。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总是有限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对建康需求的增长,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匮乏与医疗需求无限扩大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一要保护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二是大力发展人工种植、养殖,增加药用动植物资源总量,通过增加市场供给的方式,间接地保护野生中药资源。
愿望与效果之间难免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编著者水平能力有限,加上时间比较苍促,差错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做时修正。
编著者:田万安
2015年12月
|
|
|
介绍泛神农架地区(神农架林区、保康、兴山、房县、巫山)常见植物
|
|
|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北、南两个片区,北片为主区域,位于浙江省泰顺县的西北部,西与福建省的寿宁县接壤,北接浙江省的文成、景宁县。南片位于泰顺县西南隅,西连福建省福安市,北连罗阳镇洲岭社区,东、南连三魁镇垟溪社区。保护区总面积18861.5公顷。位于北片区的“乌岩岭”旧称“万里林”,后因此处岩石特别乌黑,又都是大森林,当地群众称之为“乌岩林”。1958年建林场时,因“乌岩林林场”这一名称中有“林林”叠字,故取榅垟到叶山的古山道“箬岭坑”之“岭”字,定名为“乌岩岭”。
乌岩岭位于太平洋外带,地处东亚大陆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南段,浙江永嘉—泰顺基底拗陷带的山门,形成时代为中生代侏罗纪,距今已有1.4亿年历史。地貌类型属山岳地貌,以侵蚀地貌为主。地形切割剧烈,相对高度为300~1000米不等,主峰白云尖海拔1611.1米,最低处海拔170米。
乌岩岭属于“南岭闽瓯中亚热带”气候区,常年温暖湿润,季风交替,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具有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点。年均降水量为2195.8毫米,年陆地蒸发量为556毫米,空气相对湿度平均在85%以上,森林气象“绿洲效应”明显。
乌岩岭享有天然“生物基因库”和绿色“生态博物馆”的美誉。原生植被保存完整,古老区系成分复杂,种群丰富,构成以地理景观和森林植被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内有裸子植物8科28属48种;被子植物150科747属1815种;蕨类植物45科94属287种;苔藓植物58科155属358种。乌岩岭是我国重要的黄腹角雉保种基地,保护区所在县—泰顺县是“中国黄腹角雉之乡”。
|
|
|
秋海棠在线
站长: 付乃峰
最后更新:2020年2月25日
|
|
|
玉山植物
站长: 陈彬
最后更新:2020年2月25日
玉山位于台湾中部的南投县信义乡、高雄县桃源乡及嘉义县阿里山乡交界之处,主峰海拔3952米,为玉山山脉中最高的山,也是台湾第一高峰,更是西太平洋海岛群与东亚地区的最高峰。
玉山群峰乃是以玉山主峰为中心,由玉山北峰、玉山东峰、玉山南峰、玉山西峰、玉山前峰、东小南山、南玉山、鹿山等台湾百岳山峰,组成众星拱月之势。
玉山主峰巍峨壮丽、气宇非凡,四面皆是陡壁危崖,南北两侧是千仞峭壁,西侧绝壑深沟,东侧则是碎石陡坡。玉山耸立于天际,无论山容或山势皆有帝王之尊,除了是台湾五岳之首、百岳之王外,更重要的是玉山群峰地区蕴含着珍贵的生命宝藏。这里有亚热带、暖温带、冷温带及高山寒原带的不同气候型态,衍生出多样化的动物群种及植物林相,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本网站将专注于观察和记录玉山的植物资源,为植物资源教学、科普、研究和保护提供支持。
|
|
|
|
|
|
2015年6月7日至12日,中国植物园联盟2015年植物分类与鉴定培训班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为期5天的野外实习。各位老师和学生热情高涨,不惧雨天和虫蚁毒蛇,积极到野外调查植物、拍摄照片和采集标本。本网站用于第三组队员积累、分享考察所见植物,相互帮助进行物种鉴定,形成实习成果的见证和历史积累。
在实习过程中,应用了信息化的野外工作技术,实习路线通过GPS轨迹精确纪录,拍摄的每张照片和采集的每号标本都有精确GPS坐标,可为将来新的实习人员提供预习资料,为未来生物多样性监测、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提供第一手原始资料。
|
|
|
|
|
|
|
|
|
福州植物园
站长: 黄俊婷
最后更新:2020年2月25日
福州植物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州市北郊,距市中心5 公里,总面积2891公顷。园内青山绿水相映生辉,流泉飞瀑、古榕苍劲、珍稀动植物资源与宋古驿道、摩崖石刻等,构成了钟灵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早在六、七十年代,朱德、陈毅、陆定一等领导来园参观时,予以高度评价,称之为“绿色明珠”、“绿色宝库”。
建园五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公园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胡锦涛、吴邦国、贾庆林、习近平、贺国强、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杨尚昆、乔石等4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园视察,极大地推动了公园的建设发展,公园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4A 级旅游景区、全国森林公园十大标兵单位,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全省林业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连续四届荣获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列为全省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之一,被中国科协确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省、市有关部门确定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环境教育基地等,成为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场所。
公园充分利用引种栽培和就地保护的3000余种植物,分别建成竹类观赏园、树木观赏园、珍稀植物园、苏铁园、榕树园、桃花园、荫生植物园等科学内涵丰富、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专类园区;并先后开发建设了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题的龙潭风景区,以宣传林业科普和展示福建林业成就的福建森林博物馆。这些项目的建成,让人们在欣赏大自然,陶治性情的同时,充分了解福建丰富的森林资源及生态科学知识。
福州植物园(福州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条件优越,地理座标为东径119°16′,北纬26°07′,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气温20℃,南亚热带北缘低山丘陵地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森林景观区覆盖率达93.2%,森林具有释氧固碳、降温增湿、减尘降噪、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功能,对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森林可吸收污染物、森林中丰富的负氧离子及植物精气对体健康极为有益,被誉为“绿色氧吧”、“城市之肺”。这里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健身的理想场所。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举措,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2008年10月1日起,福州植物园免费对公众开放,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
|
|
|
|
|
|
卧龙植物
站长: 叶建飞
最后更新:2020年2月25日
|
|
|
|
|
|
老河口植物
站长: 君则
最后更新:2020年2月25日
|
|
|
|
|
|
|
|
|
|
|
|
老河沟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平武县东部的岷山山系摩天岭山脉,面积约110平方千米,是由社会公益基金支持的民间保护区,是中国第一个探索由政府监督、民间筹资及管理的社会公益型保护模式。保护区由原老河沟国有林场以及周边山河沟、小河子沟两片零星国有林和集体林组成。
保护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川西平原向高山峡谷至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是我国西南山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32个陆地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之一——“岷山-横断山北端优先区”中一个重要的关键区域,是大熊猫的最佳栖息地之一,连接着岷山山系中的大熊猫种群,也是川金丝猴、藏酋猴、扭角羚、林麝等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该区域连接着四川唐家河、甘肃白水江以及王朗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大熊猫等野生动物来说,是重要的迁徙和繁衍走廊,学界认为老河沟是开展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的理想研究平台。
保护区记录了红豆杉、星叶草、西康木兰、连香树、水青树、独蒜兰等十几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高等植物种类在千种以上。
老河沟自然保护区虽然面积有限,但却是“岷山-横断山北段”这个优先保护区在生物多样性上的一个缩影。
|
|
|
园林植物图鉴
站长: mizuho_2006
最后更新:2020年2月25日
|
|
|
西华师范大学校园植物
|
|
|
刷山小分队
站长: 阿斯
最后更新:2020年2月25日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
|
|
本站是2016年植物园联盟植物分类与鉴定培训班学员共享、交流和管理野外实习期间所见植物的平台。
|
|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以下简称“山水”)自2014年发起中国自然观察项目,计划搭建一个民间生态合作平台,致力于多方参与的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生态数据的研究和政策解读。《中国自然观察2014》报告显示,缺乏种群和栖息地基本信息、保护区覆盖不足是中国的濒危物种生存状况持续变差的主要原因。在此背景下,亟需对中国信息不足的濒危物种进行基础信息搜集,以支持政府或者社会保护组织的保护地规划决策,同时,也需要加深公众对这些物种的认识。
在汇丰银行的支持下,山水于2015年开始依靠民间力量对本土生物多样性进行数据调查和保护情况评估,而濒危植物的分布和种群信息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基于上述初衷,山水将举办一系列的民间植物爱好者培训活动,藉以传递自然观察项目的理念、和濒危物种调查的工作方法。
在自然观察中,观察数据的可靠性对后续研究和利用影响巨大。错误的数据可能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和决策,影响保护工作成效。观察数据是否具有可靠的凭证、物种鉴定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都是影响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公众科学自然观察数据比较薄弱的地方。
本平台用于汇丰银行-山水自然观察项目参与者一起共享、管理和积累野外观察数据,以数码照片做为自然观察的凭证,通过在线协作的方式开展物种鉴定。所有参加观察项目的小伙伴可以在网站上注册用户、加入网站团队,然后将观察时拍摄的凭证照片上传到观察图库中。网站将提供以下功能:
1、上传GPS轨迹,计算每张照片的GPS坐标,进而下载观察点分布数据;
2、自动生成物种名录,统计科属种数量;
3、自动按照科属种分类进行树状组织和浏览;
4、在物种树、像册等场合,提供在线鉴定功能,小伙伴们可以一起在线鉴定。
5、点击拉丁名可以查看详细物种信息。
欢迎小伙伴们加入调查团队。不论我们身处何处,只要我们有相机,或者能认识一些物种,本网站能将每个人的点滴力量凝聚起来,一起观察自然、记录和分享发现,为生物保护提供第一手基础数据支持,创造长期价值。
|
|
|
|
|
|
吉林省药品检验所标本室(JLDC)始建于1953年,地处白山松水的吉林省,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本站旨在建立一个以东北地区常见植物为主的药用植物学习、交流的平台,为药检所的药材检验、科研课题的开展、以及公众科普提供技术支持。
欢迎大家加入我们!
|
|
|
|
|
|
|
|
|
|
|
|
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
3rd 小组
|
|
|
|
|
|
|
|
|
|
|
|
|
|
|
|
|
|
This trip in Shandong Province will explore the hilly area located among the vast plains of eastern China. This area, which links the coast with the hilltops through temperate forests, traces back to around 15 million years, as evidenced by the delicate fossils preserved in diatomaceous shales. We will first visit Lao Shan, a famous coastal hill near the equally famous harbor city of Qingdao. The forests harbor such plants as Clematis patens and Liliumtsingtaoense and wild fruits of Vitis, Actinidia and Prunus. At Shanwang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participants can view the rare Miocene (17–15.5 Mya) fossil fauna and flora. The third stop will be Yi Shan, which is covered by the most luxuriant and biodiverse forests in Shandong. More than 1,000 species of plants grow in a limited area. Stop four, Tai Shan, is a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 We will visit the geological, biological, and cultural wonders. On the last day we will visit Jinan Botanical Garden, ending our happy journey after enjoying the view of this famous ‘Spring City.’
|
|
|
This trip, deep into the essence of the mountains, will provid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diverse range of botanical communities in eastern China. We will explore typical northern broadleaved forests of eastern Asia noted for their species richness and biodiversity. The first stop will be at Tianmu Shan, where rare gymnosperms, such as Ginkgo biloba, Pseudolarix amabilis, Torreya, Cryptomeria japonica and the endemic Ostrya rehderiana (Tianmu Iron Tree), and more than 2,000 other species of plants, occur between an altitudinal range of 300 to 1500 m. On Day 3 we will visit the second station –Huang Shan, a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site ,to enjoy the magnificent granite landscape and the famous Huangshan pine forest (Pinus taiwanensis) and find Magnolia cylindrica (Huangshan magnolia), Sorbus amabilis (Huangshan Rowan), Quercus stewardii (Huangshan oak), and other plants named in Chinese after Huang Shan. On Day 5 we will visit the third station, the ancient village of Hongcun, dubbed ‘Village in Chinese Paintings,’ in Yi Xian[1]in the historical Huizhou region of southern Anhui Province. Hongcun reflects the ancient Chinese concepts of life and architectural art. We will then return to Hangzhou and end the journey after a visit to West Lake, and Hangzhou Botanical Garden.
|
|
|
Course objectives
To coordinate, promote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Asian Botanical Gardens
To help build regional capacity and expertise at a time of rapid global change
To strengthen botanical garden networking among the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promote exchange of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ideas
|
|
|
|
|
|
|
|
|
|
|
|
合肥植物园
站长: 詹双侯
最后更新:2020年2月25日
|
|
|
|
|
|
南岭植物
站长: malvaceae
最后更新:2020年2月25日
为编辑好中国野外常见植物南岭分册,特建立此网站作为分享南岭植物多样性的平台,欣赏南岭之美,保护南岭环境。
|
|
|
新平县植物
站长: 蒋蕾
最后更新:2020年2月25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景观之家
站长: 赵一凡
最后更新:2020年2月25日
太行南段植物资源调查。
|
|
|
大理苍山植物
站长: 断肠人在刷牙
最后更新:2020年2月25日
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对照,其峰自北而南依次为: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鹤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观音、中和、龙泉、玉局、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
这些山峰,海拔一般均在3500米以上,有七座山峰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最高的马龙峰海拔4122米。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奔泻而下,流入洱海,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溪序为:霞移、万花、阳溪、茫涌、锦溪、灵泉、白石、双鸳、隐仙、梅溪、桃溪、中溪、绿玉、黑龙、清碧、莫残、葶蓂、阳南。
根据历年苍山植物调查,苍山具有种子植物164科852属2742种,蕨类植物44科102属345种,合计维管束植物208科957属3087种,但全面的本底调查依然比较缺乏,本子站便以苍山洱海地区为主,对苍山地区植物进行长期调查和整理。
|
|
|
|
|
|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成立于1979年,是我国中、北亚热带林业科研中试基地。主要任务是收集、保存森林植物种质资源,组装、配套林业科技成果,开展杉、松、阔、竹、油茶等用材林和经济林的遗传育种及培育技术研究,营造试验林和示范林,逐步建成我国中、北亚热带地区林业科研试验基地和永久的、可靠的、稳定的林业科研公共平台。
|
|
|
|
|
|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是AAA级景区校园,校园植物资源丰富,植物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这美丽的校园里让我们以植物会友。
|
|
|
溧阳市平桥中学"植物标本科普基地"特色学校建设工程
|
|
|
在大学的这几年里,和几位同样喜欢植物的小伙伴,一起进行植物认知,拍摄校园植物照片,现整理出校园校园植物500多种,在此向在校师生阐释校园植物之魅力。 团队成员大多来自扬州大学环保组织:“绿行社”,一群热爱自然的孩子,一起观鸟认植物,拍虫子……在一起的时间总是很快乐。 今年我们推出来扬大校园植物微信公众号,进行植物普及。后来,又有了一群来自社团外的一些人员加入,很感谢大家这么久以来的坚持!
现对我们小团队做一个简单介绍:目前我们核心的植物考察小组有11人均为在校本科生,两名辅导老师。吴晓霞老师、丁海东老师指导了很多东西,有5名大三成员,卷柏、小姐姐、麦子、独角仙、谢豆豆,以及大二成员6名,夕雾、明月、芒果、麦芽糖、小飞象、狼。另外有扬州大学老牌的环保社团 “ 绿行社” 成员的大力支持,倍感荣幸。另外也感谢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也给予的大力支持。
|
|
|
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动植物用于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动植物的拍摄、交流和学习,一改之前植物爱好者在校园里看到植物不认识、不知道如何查询的尴尬局面,同时,还可用于校园植物资料的收集。
|
|
|
出大理记
站长: 断肠人在刷牙
最后更新:2020年2月25日
|
|
|
|
|
|
|
|
|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标本室自2006年建立,2011年扩建成为标本中心,下辖两间标本室。中药标本中心立足亳州中药材市场和安徽地区丰富的药用植物,经过几年来的系统收集,目前标本中心馆藏量达12000余份,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标本中心在The New York Botanical Gaeden中注册,该中心取得全球唯一标本馆代码。
|
|
|
南山国家公园位于湖南西南部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整合了南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及白毛坪乡、汀坪乡部分具有保护价值的区域,总面积667.93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县域面积的四分之一,集中分布在该县南部山区。南山国家公园地处越城岭山脉与雪峰山脉交汇地带、南岭山脉北缘, 属于华中、华东、华南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具有典型的南岭山地区域特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计划两年内对南山国家公园开展植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欢迎植物分类专家加入。
|
|
|
松江中心公园植物资源调查信息管理。
|
|
|
松江市场食用植物资源调查。
|
|
|
|
|
|
小组成员在浙江天目山进行植物分类鉴定野外实习,通过本网站共享实习像册,共同在线鉴定,共同提高野外实践能力和分类鉴定的能力。
|
|
|
|
|
|
|
|
|
|
|
|
陈彬2018年中国植物园联盟植物分类与鉴定培训班天目山实习期间拍摄照片汇总统计。现已记录1005种(含种下等级)。
|
|
|
|
|
|
|
|
|
上海植物园
站长: 李敏敏敏敏敏敏
最后更新:2020年2月25日
|
|
|
欢迎来到我的空中花园!
|
|
|
|
|
|
有点东西
|
|
|
|
|
|
|
|
|
|
|
|
花;
|
|
|
|
|
|
一起边逛边吃
|
|
|
|
|
|
考察数据在线管理平台。
|
|
|
美国植物
站长: 陈又生
最后更新:2020年2月25日
主要收录2017年美国访学拍摄的植物(多拍摄于华盛顿特区及弗吉尼亚),另有2008年美国(密苏里、旧金山)植物,2007年加拿大温哥华植物。
|
|
|
|
|
|
记录上海大学的校园植物
|
|
|
|
|
|
收录华东六省一市(安徽、福建、江苏、江西、山东、浙江和上海)的原生植物及常见栽培植物
|
|
|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内,地处广西南部沿海、热带北缘,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的十万大山地区,也是世界金花茶植物的分布中心。
保护区于1986年成立,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物种金花茶及其赖以生存的北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
|
|
|
|
|
|
|
|
|
|
|
|
|
|
东佘山植物资源调查平台。
|
|
|
西佘山林地面积 800余亩,主峰海拔高度100.8米 ,园内景点有:天主教朝圣地、"经摺路"上的十四处苦路像、秀道者塔、聪道人与虎树亭等。著名的佘山天文台和地震台也位于西佘山。 是佘山九峰中环境最好、自然资源也最具特色的森林公园。
本网站用于西佘山植物资源的调查和信息管理,欢迎感兴趣的同学加入。
|
|
|
用于本人在秦岭调查植物的在线管理和编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是我国藏区目前唯一的植物园,也是中国第一个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建立的植物园,具有独特的地理和区位优势。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自1999年开始筹建,在各级政府部门、国内外保护组织、科研机构、基金会等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第一期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正式向公众开放,发挥出植物园在保护、科研、科普、学术交流、公众体验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
|
|
|
|
|
|
|
|
|
|
|
|
|
|
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浙江省开化县境内,与江西省婺源县、德兴市毗邻。主峰青尖海拔1258m,水流经苏庄折入江西省境内德兴市的乐安江流入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再汇入长江水系。为全国首批省级自然保护区之一,2001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古田山自然保护区生物的多样性十分丰富。在植物区系组成上,兼具南北特点,是联系华南到华北植物的典型过渡带,其中有些是我国和我省仅有或稀有的种类,并且分布着原始状态的大片天然次生林,林相结构复杂,生物资源丰富,起源古老,区系十分复杂,珍稀动值物繁多,是天然的野生生物基因库。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12种、省级珍稀濒危植物15种,特别是香果树、野含笑、紫茎这3种珍稀植物群落之大,分布之集中,在全国罕见;动物区系是东洋界向古北界的过渡类型,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3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豹、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4种,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白鹇、黑熊、小灵猫等30种)、省重点保护动物32种,而且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麂是全国2个集中、分布区中最大的一处,国家一级动物白颈长尾雉是全国分布较集中、数量较多的地区,也是浙江省最大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黑熊等动物的栖息地;本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和各种珍稀濒危物种。
本网站采用自然标本馆概念体系,对保护区内的动植物和生态景观资源进行全面调查、GPS定位,利用信息系统对相关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和多方位展示,为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和促进科学普及提供支撑。
|
|
|
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临安市西天目山,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总面积4284公顷。地处中亚热带北缘,植物种类丰富、区系起源古老、孑遗植物多、区系成分复杂、特有植物和珍稀植物多。据《天目山植物志》记载,共有维管植物190科,899属,2066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蕨类植物35科,72属,184种,裸子植物8科,31属,54种,被子植物147科,796属,1828种。采自西天目山的模式标本共有68种,1亚种,14变种,3变型。天目山是华东地区众多高校的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也是以大树王国著称的旅游胜地。
|
|
|
贺士元、邢其华、尹祖堂等先生编著的《北京植物志》1984年修订版连同1992年的补编共记载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共171个科、952属、2168种、249个种下等级,迄今仍是调查和研究北京植物最重要的参考资料。转眼间近20年过去,野外考察中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记载的植物种类,园林绿化栽培植物种类也大量增加,以前记载的一些名称分类学上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极有必要对《北京植物志》进行新一轮的修订。
传统的志书编撰与出版方式周期长、成本高,对编著者在时间精力、寻找出版经费等方面的压力巨大,造成许多志书修订工作难以完成。但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物种信息不断增加,志书编撰的信息来源空前丰富且便捷;随着数码相机、GPS等野外工作设备的普及,交通网络的发达,以及植物爱好者数量和水平的迅速提高,野外物种资源调查的力量空前扩大,效率也极大提高。因此,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充分整合在线信息资源,整合所有专家和志愿者的力量进行一个具体区域的植物多样性野外考察与信息整理,可以迅速形成以图像为直观凭证信息与形态信息载体的区域植物多样性本底信息资料库,形成署名归功明确、不断完善更新、图文并茂信息极大丰富的在线彩色版电子植物志。
北京地区有着强大的分类学、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研究力量,以及高水平的植物爱好者队伍,理因作为第一个吃螃蟹者,通过《北京植物志》的彩色修订版开创这种志书编撰新模式!
欢迎任何感兴趣的专家和植物同好,点击网站的导航栏中的“编辑团队”栏目,然后再点击“加入团队”加盟我们的编辑队伍,在野外考察及照片上传、物种鉴定和物种信息编辑等各个环节展示您的力量,网站将一点一滴毫无遗漏地积累大家的贡献并明确署名,共同推动《北京植物志》彩色修订版的尽快实现!
|
|
|
1、《贵州蕨类植物志》记载53科151属770种28变种8变型2杂交种;
2、“贵州维管束植物(高等植物)分类与代码DB52/T 820-2013”地方标准,贵州最新的维管束植物种数为259科1765属8491种,其中蕨类植物54科148属922种、裸子植物10科32属70种、被子植物195科1585属7499种
………………
|
|
|
美丽长白山
站长: 陈彬
最后更新:2017年12月21日
长白山是我国东北最高峰,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气候变化无常,植物种类丰富多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形成了中温带、寒温带和高山寒带三大垂直气候带。在2000米的垂直高差内,从下往上依次分布着阔叶林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5个植被垂直带,有着极为丰富的地质景观、植被类型和生物种类。
本站为挚爱这片美丽自然的全国各地的专家、爱好者和自然保护工作人员提供交流和共享的平台,欢迎注册和加入,让我们一起来发现长白山的美,分享自然探索的快乐,凝聚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每一分力量!
|
|
|
|
|
|
神农架植物
站长: 杨林森
最后更新:2017年6月12日
神农架山脉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植物丰富多彩,保存华中地区良好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历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以神农架植物网站为交流平台,展示鄂西山地及周边的植物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网站不只限于植物,山水人文,历史民俗均可展现于您的光影之中。关爱环境,促进和谐,欢迎大家参与!
联系方式:ylinsen@sina.com;QQ:317770135.
|
|
|
我想在重拾自然创办一周年的时候,也是重拾自然的前身——植物分类群成立超过4周年的时候,告诉大家:重拾自然是一个意外诞生的微信公众号。历史上很多伟大的进程,寻根问底,其实都是意外的巧合。你既然已经伴随了我们一天、一周、一月、或者刚好一年,看到了植物、昆虫、两爬、美食、旅行、生活……那么在这个什么都可以装的推文里,我来亲自说一些关于它。
2013年群友其其格开始在植物分类群里宣传微信公众号并建议我也做一个公众号的时候,我天真的以为微信只是用来撩妹约炮的一个app,没想到2015年,使用了两年撩妹神器却依旧形单影只的我想起来要做一个关于植物、关于自然的微信公众号的时候,已经有三千万个公众号了,我的反射弧第一次展现了它异于常人的长度。
有朋友问,那你是不是想运营一个牛逼的公众号,大量吸粉,一万、十万、然后成为新一届的网红,然后飞黄腾达……我只能说,你想多了。如果推送内容是关于八卦笑话,可能你很快就能吸粉十万,如果推送内容是关于娱乐新闻,可能能吸粉百万,如果再谈谈两性话题,传几张美女的自拍照,那关注的人可能还会成倍增加,毕竟我们处在一个短平快时代!但如果写的文章是植物、是关于大家都不那么关注的自然,作者还不愿意去网上搜寻一些奇形怪状的图片,不追寻标新立异,即使动用了任何可以利用的资源帮我们宣传,我们的增粉也只有区区8000罢了,这可能连一个娱乐新闻的零头都不到,更不用说要和他们那些在冬天穿很少的衣服做女主播的房间人流量了。
但,很明显,我们不是那样想尽一切手段增粉的自媒体。即使是在所谓自然这一小众的圈子里,开始的早的话(有很多在我还以为微信只是撩妹工具的时候开始运营的公众号),有很多粉丝超过五万,甚至十万了。但重拾自然的出现真是一个意外,因为最开始我们只是在群里讨论要做一点产品,当时还信手拈来出了一期的pdf杂志,名曰《知世》,以代表了解世界的意思。后来发现投入的精力颇大,而收获太浅,群里人建议付费下载,于是开始运作,恰恰这个时候,一股微信公众号的气息时隔两年之后又展现在我的面前,我才决定放弃不符合出版物规范的pdf群内部刊物,转而运营重拾自然微信公众号。既然是意外来临的产品,看着大家一年来的相伴,关注的人多与少,我们已经不像最开始运营时那么在意了。
一年来,我们投入的精力很多,用的是既有的资源,很多是个人自费积累的素材,或者是在其他工作中积累的材料用来支撑......很辛苦,做完亚历山大的打杂工作后还要考虑公众号的文章、编辑;很充实,因为终于有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目标,自己为之去努力;也很快乐,因为从一开始,就有更多的人参与了进来,如从中科院离职的刘刘、还在上学的阿室、毕业离家的方方、高原工作的林芝、为学业繁忙的各位小编......还有你们,一直每天守候着打开推文,阅读、留言、赞赏和转发的你们。
对于推文的内容,似乎大家都有猎奇的心理,所以为了迎合大家的心理,我们可能需要学着去高山峡谷,去深海岛屿去搜寻常人所不能预见的素材,但我并不想千篇一律的去做这样的事,而仅仅是为了迎合你们猎奇,因为今天我冒着高原反应冒着生命危险进入某个无人区的高山峡谷拍摄了某种植物给你欣赏,明天你可能更想看远在赤道另一边南半球的物种,后天你可能说地球每天都是这么天又亮了,天又黑了不太好玩,让我去火星弄两个物种看看.....对不起,不刻意追求、不婉转抄袭,有什么我们便写什么!
这样说可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因为很多人会说,我们关注你就是想看稀奇古怪的东西。这是一个每天都需要筹集稿源的公众号,虽包罗万象,但却又众口难调,有人嫌我们自己拍的照片是暗黑系,有人嫌文字太多,有人惧虫,有人畏蛇,有人怕密集的蕨类孢子......而且现在自媒体已经相当普遍,差不多能写几句的朋友都自己开了一个公众号,所以我们的稿源有时也还很拮据。我们的某些推文与精心编辑策划的公众号相比,确实有提升的空间,但是,也请不要忘了,从今年2月26号,诺诺抱住那个海螺变身的仙女之后,我们开始了每日推文,到你看到此文之时,已经连续280余天,从去年12月6号注册以来,共计推文320余篇。在此当中,写推文的作者有你认识的,你不认识的,你熟悉的,你不熟悉的,有我的,某一天,也可能有你的...... 所谓的自媒体运营其实已经不是我一个人在努力,重拾自然,你永远不会独行。
上半年时候,一个重拾自然的朋友告诉我,由于国人在本土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和新品种培育投入有限,加上一些极端环保主义者的宣传阻拦,长期以来没有什么发展。倒是国外的一些园艺家和爱好者利用他们的时间和爱好,培育了大量的园艺品种。我们直接买国外培育出来的园艺成品,比自己去培育本土物种要省事很多,也没有引种本土植物那么麻烦。尤其在市场上异军突起的多肉植物类群中,在浙江、在江苏、在河南都有相当浩大的克隆车间在等待着国外新的杂交种的问世,中国的车间在高价拿到国外的母本后,一年之内进行数百万的克隆,然后到花卉市场的价格会逐渐便宜到几百元、几十元、一直到后面的几元,直到被淘汰转向另一个新的品种,朋友担心长期以往,我们会逐渐失去开发园艺品种的能力。
后来跟一个玩多肉的重拾自然的朋友聊到这个问题,他说:“其实你也大不必担心,虽然现在大批量克隆的工厂确实是主流,但在民间多肉爱好者的手中其实是有各种杂交和生产的,比如我在学校的小阳台就是我的杂交基地,目前为止我已经杂交出好几个性状表现很好的新品种了。除了我玩的十二卷,也有收各种景天资源玩杂交的,也有收铁线莲资源准备自己杂交的,也有收球兰资源准备做杂交育种的,国内的园艺杂交育种一定不是我一个人在独行。”
2013年5月,禾本科分类学家陈守良老师因病去世,2013年6月,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因病去世,今年1月,著名的植物学家张宏达老师因病去世,今年7月,曾在我求学期间亲自给我们讲过两次课的植物生态学家邓懋彬老师因病去世.....
转眼之间,我们所熟知的这些支撑中国植物本底调查和研究的老一辈科学家陆续离世,空留下一股“山川尚未原本、草木也未极命”的悲情。前方的路,我们将继续前行,带着老一辈人的悲情与嘱托,即如五年前我穿着15元的双星鞋,爬完二郎山、折多山、剪子湾山、梦笔山、玉龙雪山、哈巴雪山、石卡雪山、拉乌山去探索和考察一样,我们的朋友千画每有时间便踏上征程,前往贡嘎山、四姑娘山、宁金岗桑、雀儿山、哈巴雪山登高望远,寻山川之源。
即使是那些从未有过人探索的地区,如黑竹沟、雅鲁藏布大峡谷等,也有人和更多的人去探索。花雕、逸人、洛越、柳如烟便是这样的四个人,他们14天穿越了从未有人穿越过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左岸,横切加拉白垒峰,对就是那个峰,最高处海拔7294米,对,就是那个谷,最深处6009米。哦,对了,千画是个妹子,柳如烟也是个妹子。当然,探索和穿越也会有牺牲,2007年,黄春燕在徒步进入莲花圣地——墨脱的途中,因感冒和体力不支,冻死在多雄拉山的冰雪中,她的灵魂飘荡在多雄拉的山谷和瀑布上,带着对山川本源的探索与原本山川的激情走向永恒……重拾自然,你永远不会独行!
很多年前,在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的论坛上,曾流行过这样一个段子:
“读研敢于选择分类学专业的是‘猛士’,读完研敢于选择这个专业做职业的是‘勇士’,选择在科研圈内为分类学奋斗,固执不与科研圈内游戏规则妥协的人更是‘壮士’,然后死不悔改被淘汰的人遂成‘烈士’。”后来,昆虫分类学家发现他们那边也是后继无人了,以至于有一篇被转载无数次的文章:“中国分类学(认识自然的最基础学科)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实不止是分类学家,甚至就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生存能力都堪忧了。有个朋友在群里交流时候告诉我说:“现在的人类越来越退化了,特别是实践动手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一个男的走山路还歪歪倒倒,更何况女的。前段时间在上海农科院交流,听说别的单位一个研究水稻的博士后,看到水稻长出稻穗不知为何物,竟要问别人。”我今年在葛仙山考察,途中因为是旅游道,有其他人也在观赏旅行,一个母亲带着一个成年的女儿吸引了我的注意。女儿指着路边结果的一棵藤子问妈妈是什么果子,母亲看了一下信誓旦旦的告诉她:“好像是桑葚。”女儿表示了一下迟疑,母亲便更加坚定自己的意见说:“这就是桑葚,我小时候吃过。”
在几乎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子女囤几套学区房(家庭丰厚的家庭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囤积了房的)、报多个英语、法语、日语、韩语、钢琴、绘画、声乐、西方礼仪、西餐、高尔夫培训班的时候,我所认识的一个蛮有阅历的农村长者对他的外孙说了一段很朴实又很有哲理的话:“你在城里长大,放假的时节要多到乡下来,来农村你外公家玩一玩,多来两趟,看看冬瓜长还是南瓜长,外婆养的叫鸡(注:公鸡,方言称)和母鸡有什么不同,鸡和鸭是怎么养大的,大米是怎么种的,去小溪边游个泳,搬几个石头,摸摸石头下的螃蟹,多看看树叶上那些毛毛虫,让农村的蚊子多咬几个包,以后你出去了,离开父母了,遇到困难,才扛得住。”
这很容易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庄稼人想法,但实际上韩寒在亭林镇的屋后留了一块自留地,将韩小野经常放到地里接接地气,任由她自己折腾。起先,老人们很担心小野会乱捡东西吃,但韩寒坚信小孩子并不蠢,泥土这种难以入口更难下咽的东西绝不会被视为美味。果然,小野在第一次抓了一把泥塞进嘴里后,就再也没干过吃泥巴之类的蠢事。地里也有好吃的东西:自家种的白菜薹,掐下来剥掉皮,直接塞进嘴里,清甜的汁水有如甘蔗。被韩寒喂了一次后,小野就明白了这个好吃,一到菜地就直奔白菜薹而去,扯着一根就掰。家里有家禽,清一色放养,一大早轰出去,傍晚唤回来。一轰一唤,韩寒让小野全程参与,这是她非常喜欢的游戏。她手里举一根棉梗,跌跌撞撞地跟在家禽身后,大呼小叫地忙个没完.....
实际上,有无数的爱好者正在进行基本资料(物种名录、照片、标本等)的抢救和收集,一个类群一个类群,一个地区又一个地区。有上千个公众号在推崇着有关自然的推文,有数百家自然教育学校、文化传媒公司、NGO组织正在进行着像庄稼人又像韩寒那样教育的方式,呼吁着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享受恬静的那种时光,因为在树顶的远眺会让人的视野更宽广,大自然让人变得平静、专注、并且感觉敏锐。看似隔离,却又拾起,重拾自然,你永远不会独行!
最后,我想,重拾自然并非是想培养大家都成为自然科学家,因为连我们自己都只是低端的爱好者而已,这只是一个你类似上厕所期间偶有闲暇时能读一读的微信订阅号而已。你若因此想到了什么,关于自然,告诉并影响着身边的人,那我们很高兴。因为我通常遐想在我们都年老的时候会回忆:假如年轻的时候,我们曾在家门口的小溪边的石头下摸过螃蟹,或在屋后的竹林里救过一只不甚掉落地上的麻雀,或者是钓过没有污染过的陈水(注:冬季蓄水,以备春耕,这样讲貌似应该是盛)稻田里面的鲫鱼和泥鳅,又或感受过穿插过一片草丛中不幸碰了一下蝎子草的那股酸爽电流,那么我们的命运就跟所谓的自然是紧密相连的,证明我们生活的地方是所谓的地球。
最后的最后,再次感谢陪伴我们的朋友,你们与我们的交集是让我们保持动力和激情的源泉。祝大家享受阅读原创自然类推文的快乐,订阅号里那么多花花世界和纷纷扰扰,能真正和你产生关系的不多,坚持原创,脚踏实地,从无到有,从渣图到精美,从回复到回馈,满满的都是温暖,在这寒冷的季节里,更需记住这个暖你心窝的重拾自然!并且,我想,订阅一个原创公众号,阅读用心抒写的推文,赞与赞赏,增长阅历,扩宽见闻,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调节心情,继续前行,是通往高贵最便宜、最便捷的方式。
重拾自然,你永远不会独行!
|
|
|
East Africa or Eastern Africa is the easterly region of the African continent, variably defined by geography or geopolitics. In the UN scheme of geographic regions, 20 territories constitute Eastern Africa:
Tanzania, Kenya, Uganda, Rwanda and Burundi - in Central East Africa, are also included in the African Great Lakes region and are members of the East African Community (EAC). Burundi and Rwanda are sometimes also considered to be part of Central Africa.
Djibouti, Eritrea, Ethiopia and Somalia – collectively known as the Horn of Africa.
Comoros, Mauritius and Seychelles – small island nations in the Indian Ocean.
Réunion and Mayotte – French overseas territories also in the Indian Ocean.
Mozambique and Madagascar – often considered part of Southern Africa,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sub-continent. Madagascar has close cultural ties to Southeast Asia and the islands of the Indian Ocean.
Malawi, Zambia and Zimbabwe – often also included in Southern Africa, and formerly of the Central African Federation.
Egypt, Sudan and South Sudan (newly independent from Sudan)- collectively part of the Nile Valley. Situ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portion of the continent, and are often included in Northern Africa.
Cited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East_Africa
|
|
|
欢迎您加入团队!
|
|
|
校园植物是学校师生接触最多的植物,承载着我们在学校求学、工作、访问的诸多记忆,默默见证着校园的兴衰荣辱。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大家往往只识其物象而不知其名实,而且“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求是园中每年都会有不同的人问相同的问题:校园某处红花正盛的植物叫什么名。因此倍感一个用户友好型校园植物网的必要性。同时,对于植物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或者植物学爱好者而言,我们身边的校园植物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因此,希望通过这个校园主题网站普及植物学知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期待更多人从认知身边的植物开始,喜欢植物、享受植物及其相关知识带来的美感和乐趣。同时,我们也将努力推动校园植物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网站已记录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高等植物702种,62个种下单元(亚种、变种、变型),31个栽培品种,共计795个类群(2014.12.28)。
本站网址: http://www.cfh.ac.cn/subsite/default.aspx?siteid=taxus
浙江大学校园植物资源网:http://plant.zju.edu.cn/,微信公众号:浙大校园植物
|
|
|
为有效保护我国珍稀重点保护植物,打击不法分子的盗伐倒卖行为,为森林公安办案提供依据,特建立本数据库。本数据库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珍稀植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植物种为对像,力求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珍稀保护植物彩色数据库。
|
|
|
|
|
|
|
|
|
南京农业大学的植物学实习包括校园、中山植物园若干次实习和为期一周的黄山、天目山野外实习。本网站整理收集实习及校内植物爱好者拍摄的植物图片,为以后的教学及植物学特色的发展提供平台,也为对植物方面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点击左上角的“网站团队”,再点击“加入团队”按钮,即可加入。加入成功后,团队成员可以选择自己个人图库中的相关相册共享到网站图库中来。相册加入后作者可以随时取消共享。
|
|
|
|
|
|
芦头林场位于平江县的东南面,与浏阳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3′29″~114°00′1″,北纬28°30′39″~28°36′46″,属罗霄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西北有幕阜山挡住寒潮,东南面的暖湿气流在此抬升,使得该地水热条件优越,为众多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其地带性植被结构完整、珍稀濒危植物群集而特殊、特色的红叶景观等特点,至今未见任何报道,颇有养在闺中人未识之感。
|
|
|
杭州植物志
站长: 李攀
最后更新:2015年12月1日
本站旨在收集杭州市九辖区(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滨江区、余杭区、萧山区、富阳区)的植物,记录它们的分布,助力于正在编写的《杭州植物志》,并希望最终成为一部详尽准确的网络版《杭州植物图志》。
|
|
|
药用植物园
站长: 杨青山
最后更新:2015年11月16日
安徽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位于合肥市蜀山区三里庵,地理坐标为北纬31°51′18″,东径117°15′20″,所处地合肥气候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性气候型,主要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适合多种药用植物生长。
目前,药用植物园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园内有办公室两间、50和80平方米温室各一间、水泥砌成的水池三个及一块低洼湿地形成的小沟渠,园内一条水泥地面的主干道贯穿植物园东西。栽培药用植物达100余科,1000余种。其中栽培安徽地道和优质中药有凤丹、亳芍、亳菊、宣木瓜、滁菊、贡菊、霍山石斛、粉防己、前胡、海螺望春花和半夏等。为使这一中医药教学的实践主体充分融入现代教学,我们根据药用植物园内现有药用植物的种类按其植物的入药部位、生长物候等进行了拍照和分别整理,并努力使其数字化,在方便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满足中药学、中医学、药学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等的众多学生学习与认知中药的需求。因此,我们结合在药用植物园多年来拍摄的照片,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使其数字化、网络化,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医药兴趣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最大利用。欢迎我校师生上传在我校药用植物园中拍摄的相关照片及对网站提出建议。谢谢!
网站亲情链接:
中国冷背药材网 http://www.ahtcmlby.com/
安徽省中药资源及中药材鉴定网站http://www.nature-museum.net/subsite/Albums.aspx?siteid=ahzyzy
松潘县药用植物资源网 http://www.nature-museum.net/subsite/Albums.aspx?siteid=spxzyzyw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网 http://www.zyzypc.com.cn/
安徽植物志 http://www.nature-museum.net/subsite/Albums.aspx?siteid=ahzwzxb
|
|
|
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山脉西坡北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境内,地理坐标为E122°23′34″~122°52′46″,N51°20′02″~51°49′48″。东临黑龙江省呼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接内蒙古甘河林业局,西与内蒙古金河林业局接壤,北与内蒙古阿龙山林业局为界。保护区总面积107348hm2,森林覆被率88.4%,平均海拔1000-1300m。保护区内没有人为干扰,没有任何生产和经营活动,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最为原始的寒温带原始明亮针叶林地区。
保护区内湿地资源丰富,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3%,河流纵横,最大的河流塔里亚河由大小15条支流汇聚而成,是黑龙江上游激流河的重要源头,对维护黑龙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有9个月的时间有积雪,无霜期只有80-100天,独特的气候特征和完整的生态系统造就了保护区内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是动植物栖息和生长的天然基地,栖息于此的野生动物有29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5种,其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原麝、紫貂、貂熊、黑嘴松鸡、金雕、中华秋沙鸭和白尾海雕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小天鹅、鸳鸯、花尾榛鸡、雕鸮、乌林鸮、棕熊、猞猁、马鹿、驼鹿、狍、雪兔等38种。保护区内野生植物有高等植物110科296属620种,其中苔藓植物74种,蕨类植物22种,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519种。(官网:http://www.hmbhq.com/)
|
|
|
八大公山
站长: 谷志容
最后更新:2015年7月15日
八大公山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科普展示的平台。
|
|
|
中国面积最大、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植物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位于勐腊县勐仑镇,距离景洪56公里,距勐腊县城89公里。流到这里的澜沧江支流——罗梭江刚好拐了一个弯,把陆地围成一个葫芦形的半岛,人们就把它叫做葫芦岛,植物园就建在岛上。由于这座植物园使得勐仑镇出了名。
植物园是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于50年代带领一批年轻的植物科学工作者创立的,里面保留有大片原始森林。植物园占地面积900公顷,共栽培6000多种世界珍稀热带植物,使葫芦岛上成为热带雨林中的一颗璀璨的绿宝石。在葫芦岛上,各种热带雨林景观使人流连忘返。顶天立地的“大板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的“独木成林”、五彩缤纷的“空中花园”、奇特的“老茎开花”以及林间飞舞的巨藤所组成的奇观,令游客感到神奇莫测。那些会变颜色的花、让酸水果变甜的神秘果、随音乐节律颤动的跳舞草、按时开花的时钟花,以及树浆剧毒的“见血封喉”等奇花异木,都使游客感到十分神秘,惊叹不已。
这里已经建成了十三个专题园:热带果树资源园、荫生植物园、棕榈植物园、水生植物园、民族植物园、药用植物区、龙脑香植物区、香料植物区、竹类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榕树园、树木园、名人名树园。这里海拔仅500余米,年平均气温21.5℃,雨量充沛,十分适合热带植物的繁殖和栽培。在6000多个物种中,不少奇异品种,为大多数人所未闻,比如周恩来总理从西非带回种子,在植物园里种植成功的,能改变味觉的“神秘果”;会下雨的“下雨树”;会吃小虫的“猪笼草”……
植物园周围散落有傣族、哈尼族和基诺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兄弟村寨,是一个以热带雨林为主,集科研、植物种质保存、科普和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中国最大植物园。
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到葫芦岛,等于没有到西双版纳”。
|
|
|
大别山植物考察
站长: 甄爱国(大别山-云山龙)
最后更新:2015年6月26日
大别山位于中国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处,介于北纬30°10′~32°30′、东经112°40′~117°10′之间,西接桐柏山,东延为霍山(也称皖山)和张八岭,东西绵延约380公里,南北宽约175公里。西段作西北—东南走向,东段作东北—西南走向,长270千米。一般海拔500~800米,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自然环境独特,地质构造古老而复杂,山势雄伟,峭壁千仞,沟壑深邃,峡谷幽长。
大别山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是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气候属于华东湿润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我国中原地区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多种区系交汇,是连接华东、华北和华中植物区系的纽带。
大别山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植物区系主要起源于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十分古老,是华东珍稀濒危植物的集中分布地,是鄂皖豫目前幸存的唯一一块较为完整的华东植物区系代表地,保存有大别山五针松、天女花、光柱铁线莲、安徽小檗、大别山鼠尾草等大别山特有种类。随着经济发展和不断深入的旅游开发,为摸清该区物种资源本底、珍稀濒危植物分布以及具代表性的植被类型并给予其保护已迫在眉睫。
本网站欢迎所有关注大别山的全国植物学专家、林业工作者、自然保护工作者和植物爱好者加入,一起调查、鉴定和研究大别山植物!
|
|
|
福建农林大学(简称“福农大”)是福建省重点建设的3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是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与福建省政府共建大学,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福建省本科一批招生高校。
福农大是全国建校最早的农林院校之一,前身分别为创办于1936年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创办于1940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2000年10月,原福建农业大学和原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新的福建农林大学。
建校78年来,学校形成了“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校训,凝炼了“五种品格”(即耕牛的拓荒品格、骏马的争先品格、蜜蜂的勤勉品格、青松的顽强品格、小草的奉献品格),坚持追求“敬业乐群、达士通人”的精神境界。
福农大的校园环境被誉为“全国最美大学之一”,荣赝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等桂冠。校本部位于福州金山,另设有南平校区、福州地区大学城校区、安溪校区,共占地4800多亩;校园依山伴水,鸟语花香,已整体建成总面积7万平方米的呈中国地图形状并按省划分为34个园,集园林景观、教学、科研、科普为一体的植物园--中华名特优植物园;在校内外建立了一批教学科研实验厂场,其中科教基地1178亩,教学林场4.59万亩。
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中草药协会成立至已成立了十多年,也算是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协会的老大哥了。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中草药协会成立于1998年,在动物科学学院中草药兴趣小组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并于2000年正式申请成为校级协会。协会以“发掘祖国医药宝库,丰富会员中草药知识”为宗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主要活动有五大方面:理论知识学习、野外实物认识、中草药信息收集、中草药标本制作、草药及花卉栽培和移植等。协会管理主要分有理事会、会长和副会长,以及下属7个部门和三个兴趣团;会长统筹,副会长协调管理,理事会监督,各部门分工合作,三个兴趣团主要以青草药、养生、技术分别开展活动。协会还有一个由理事会组织而成的青橄榄项目团,主要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组织学生自主创业。
随着时间的进程,协会在一届接一届的理事和会员的努力下,目前已建立了多个中草药实践基地,栽培和移植中草药500多种;有一教学活动室和一标本馆,内存上百种的中药,制作中草药标本多达几千份,可供会员参观学习。协会还和外面的多个农场有合作,经常会带会员到合作基地实践。多年来协会一直都受到学校广大师生们的好评,并多次在组织活动中获得优越成绩,曾一致多次被评为“三星级协会”、“福建农林大学优秀学生团体”和“五优协会”等称号。
协会的驻地“百草园”吧。顾名思义,“百草园”就由百种以上的植物种植而得名,也常常和中草药结合联系在一起。百草园是协会成员们的另一个家,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工作,此外,这也是毕业后学长学姐们回来探望大家,和大家交流的一个平台。百草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环境,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二学堂。
由中草药协会成员带头,组织对福农大校内的植物进行普查,并用GPS定位,按不同的区域进行建立相册,这样有利于新生和新会员识别身边的常见植物,但对于校内比较珍贵的植物分布,我们采用模糊处理,专门建立一个校内随拍植物来存放以防止人为的过度干扰。
百草识疑-草药团交流群:143880205
|
|
|
本网站主要致力于华北地区野生植物调查有关的影像收集。华北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内蒙古、北京、天津等省、自治区或市)属东亚暖温带的典型区域,地带性植被主要是松、栎类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森林草原。华北地区主要山脉有太行山、吕梁山、燕山、大青山等,最高峰为山西五台山(海拔3061米)。华北的翼北山地地区是中国14个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据王荷生(1999)的研究统计, 华北地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51科、914属, 约3925种( 包含460变种)。华北地区植物考察采集历史虽然较早,但系统的区系考察不多,如河北植物调查队(1959年)、黄河队(1954-1957年)、内蒙古草原调查(1957-1959年)等大规模区系考察距离现今已有半个世纪。因此迫切需要弥补近期华北地区的采集空白,这将有助于对该地区植被演替的了解。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标本馆将在2014年通过组织华北地区野外考察采集,携手植物爱好者开展野生植物调查。
|
|
|
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Kew Gardens)邱园的正式名称为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邱园的历史可追溯到1759年,那时乔治二世与卡洛琳女王之子威尔士亲王的遗孀奥古斯塔派人在所住庄园中建立了一座占地仅3.5公顷的植物园。这便是最初的邱园。到1840年,邱园被移交给国家管理,并逐步对公众开放。以后,经皇家的三次捐赠,到1904年,邱园的规模达到了121公顷。
|
|
|
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佘山旅游度假区内,是上海市政府、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林业局合作共建的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占地面积207公顷。
园区由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构成。中心展示区设置了月季园、旱生植物园、珍稀植物园、矿坑花园、水生植物园、展览温室、观赏草园、岩石和药用植物园以及木樨园等26个专类园。展览温室展览面积为12608平方米,由热带花果馆、沙生植物馆和珍奇植物馆组成,为亚洲最大展览温室,其中沙生植物馆为世界最大室内沙生植物展馆。整个温室群规划巧妙,景观独特,已经成为上海一个令人难忘的景点。
以华东和长江流域原生植物的收集展示为主是辰山植物园又一特色,目前已收集超过10000种(含品种)各具特色的植物种类,包括木兰科、兰科、凤梨科、蔷薇属、樱属、苹果属、鸢尾属,水生植物、旱生植物,药草植物、经济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等专科、专属植物以及温室植物,成为全球重要的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中心之一。
全园共有职工143人,其中园艺养护管理及技术人员39人、科研人员56人;现有人员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9人、中级职称47人;本科学历者62人、研究生以上学历61人,其中20位具有博士学位。上海辰山植物园(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研中心)研究生教育、博士后培养和学位授予依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设立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开展研究生教育与培训工作。截止2013年10月,在读研究生34名,博士后5名。研究领域包括植物学分类与进化、保护生物学、植物资源、园艺学和分子生物学等。
上海辰山植物园以“精研植物 爱传大众”为使命,通过植物独特生境的营造,特色植物的收集、种植和造景,形成了风格各异、季相分明、步移景异的丰富、优美的植物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游览、休憩、植物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不但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上海市及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专题性科普场馆,国内植物研究最重要的科研基地之一,也是我国与世界植物科研交流的重要平台和上海向世界展示科技、文化的重要窗口。
|
|
|
成都生物所标本室
站长: [cdbiadmin]
最后更新:2014年10月15日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1月,曾先后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农业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南生物研究所、四川省生物研究所,1978年启用现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标本馆建于1959年,其名称随研究所名称变更,曾先后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农业生物研究所标本馆、中国科学院西南生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四川省生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1978年启用现名。
四川植物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维管植物物种数量约为一万余种,仅次于云南而居全国第二。由于四川,尤其是西部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脉是温带植物区系的分化中心,正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四川西部占据了横断山脉的大部分地区,成都生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作为植物资源基本资料的保藏和研究的基地,经过几十年对四川尤其是西部横断山地区植物资源多样性和植被的研究,成为收藏横断山脉地区植物标本最为丰富的标本馆。
成都生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收藏维管植物标本约25万份,以横断山脉地区植物标本为特色。
标本馆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
|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是一个占地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的大型植物标本馆,其馆藏植物标本约有200余万号,其中包括15万号蕨类植物标本,20万号苔藓标本和175万号种子植物标本及其他副号标本。据统计,该馆的馆藏标本含盖了即将完成的80卷125册的巨著《中国植物志》中所记载的全部中国高等植物中约为80%的苔藓类、90%的蕨类和80%的种子植物;此外,该馆还妥善保存着1万余份模式标本,这些模式标本分别涉及到已经发表的7000余个分类群。就馆藏标本数目和整体规模而言,中国科学院植物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名列亚洲地区植物标本馆之首;就馆藏种子标本的数目而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位居世界第三,在国内外植物分类学研究领域中,特别是在东亚植物的研究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正式建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进程中,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馆藏标本的数量已是刚建馆时的10倍,在对外交流、馆际植物标本交换、业务往来等方面,该馆与北美、南美、欧洲、亚洲等诸多国家和地区的90家植物标本馆存在业务联系,是有关东亚植物的重要标本来源和信息来源。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向信息化、数字化方向的迈进,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正在加大力度,促进植物标本馆管理的科学化、数字化进程。馆藏植物标本条码化管理和数据库建立的工作同步展开并已初见成效;标本馆计算机信息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标本管理已在原有传统运作方式基础上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馆藏植物标本大型数据库即将上挂国际互联网,预示着这个代表国家形象的大型植物标本馆与国际上一些大型标本馆联手合作、共享植物标本数据资源的新时代正在到来。显而易见,以上系统工程全面完成,将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的管理水平步入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它将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该标本馆的东亚植物标本中心、植物标本信息中心和植物分类研究中心三位体的专业职能,使植物标本馆更好地为科学研究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
|
|
Fabaceae Lindl.=Leguminosae Adans.,隶属于Plantae Haeckel植物界,Embryophyta,Tracheophyta,Spermatophyta
,Angiosperms Lindl.[P.D. Cantino & M.J. Donoghue],Eudicots,Rosids,Fabales Bromhead.全世界3亚科,42族,约727属,近20000种。本网站的建立,旨在对豆科植物进行系统的分类。
|
|
|
|
|
|
自然笔记
站长: 自然笔记
最后更新:2014年10月14日
【简介】
我们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与痴迷,我们渴望探索身边的自然,让生活更加有意思,更加有意义。
我们喜欢到大自然中旅行,或观察、考察沿途遭遇的动植物,或背上地质锤深入没有人烟的山里敲打岩石。
我们用脚步、文笔、照片、绘画等各种方式记录亲身经历的大自然,共同交流和分享对她的发现和理解。
如果你是自然、博物爱好者,是户外旅行爱好者,是摄影爱好者,欢迎加入到我们这个群体中来,分享探索和分享的乐趣!玩,也是一门大学问。
【愿望】
秉承博物精神,开创科学新风。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认识和理解自然文化开辟新途径。知行合一是我们的原则。
【据点】
官网 http://www.365geo.com
豆瓣小组 http://www.douban.com/group/ziranbiji/
豆瓣线上交流小站:http://site.douban.com/109921/
新浪微博 http://www.weibo.com/365geo
感谢大家支持和关心自然笔记。这是自然笔记的户外活动欢乐区。有好玩的尽情在这里分享。“人多力量大”,对于有些科学,可能不适用,但对于博物学,它是适用的。也欢迎各路自然爱好者加盟,让博物的种子撒遍全国。
北京分舵:空错 炸鱼 云中鸟 明子 李录 小白杨 年高 天文酷哥 老余 三三
山西太原分舵: 阿蒙
山东济南分舵: 马二 文浩 小乌龟
山东青岛分舵:小老虎
上海分舵:沙夜 adel
辽宁沈阳分舵: 康素爱萝
吉林长春分舵: 阿狸
云南大理分舵: 刷牙
四川分舵: 森先生
海南分舵:楚楚
|
|
|
海岛植物调查。
|
|
|
山东大学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是在原有的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教研室的基础上调整组建的。
|
|
|
农业有害生物是指对农业植物及产品产生危害的病原微生物、虫、草、鼠及其他有害生物。除了本地物种外,还包含大量的外来入侵物种,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危害。
项目针对农业有害生物快速鉴定的难题,提出构建基于Web的互助式鉴定平台,将生物分类专家社区与生产一线的用户连接起来,形成互助式的信息交流。一方面用户获得了专业的物种鉴定服务,另一方面专家也能取得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可以促进有害生物防治、预警预报,减少农业生产损失,同时也能直接积累取得第一手的有害生物信息,对于生物入侵研究、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研究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项目受陕西省农业攻关项目(2012K01-30)支持。
|
|
|
乌兰察布市野生植物有107科、358属、702种。其中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科占95%,属占86%,种占65%。乌兰察布市野生种子经济植物占整个野生种子植物种数的65%。野生植物按经济类群划分可分成以下各类:树种、牧草、药材、花卉、蜜源泉植物、香料植物、纤维植物、野果和砧木植物、野生菜类植物、其它经济植物资源等。
|
|
|
独龙江植物
站长: 陈彬
最后更新:2014年10月14日
独龙江峡谷地处中国与缅甸交界的边境上,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角落。这里雪山连绵,峡谷陡峻,东岸的高黎贡山,屏蔽着通往外间世界的通道,西岸的担当力卡山是国境线上的天然屏障。每年10月到来年5月,大雪封闭了雪山垭口,这里便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这是我国独龙族主要的聚居地,隶属于云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贡山县。
这是一个神秘的地方,有着无数新奇的植物。欢迎去过独龙江的朋友加入本网站,分享发现,一起精彩!
|
|
|
2014年5月22日-6月5日,为期15天的植物园联盟植物分类与鉴定培训班圆满结束。欢迎老师、同学共享图片,互助鉴定,共同提高。
|
|
|
|
|
|
|
|
|
考察点包括芒康、巴塘、雅江、康定、泸定和石棉等市县。
|
|
|
观察、记录福建永泰藤山自然保护区的各种生物、生态和地质多样性。
|
|
|
|
|
|
|
|
|
|
|
|
|
|
|
|
|
|
用于存放天津师范大学校园、天津师范大学教学实习基地的植物图谱;
用于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植物教学、实习和交流;
用于让同学们学植物来得更容易一点。
-----------------------
浏览图片无需注册;上传和管理图片、发表评论则需要注册。
首页——网站联盟——天津师范大学植物教学实习——关于我们——加入我们——加入我们——加入团队,即可申请加入。
加入成功后,团队成员可以自己建立相册并上传照片;可以选择个人图库中的相册共享到子站图库;共享的相册可以随时取消共享。
共享相册的方法是:上传相片到自己的个人相册,然后进入天津师范大学植物教学实习子网,“团队-加入我们”-“成员管理”-“站内相册”,即可选择需要分享的相册,分享到 天津师范大学植物教学实习子网。
|
|
|
|
|
|
|
|
|
榆林学院植物标本馆是2012年在榆林学院原植物教研室标本室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该馆展览面积500多平方米,由室内和室外两部分组成。
室内部分由植物标本、展板、开发的植物产品和多媒体投影装置组成。植物标本近5000份,其中种子、果实标本500多份,腊叶标本4000余份。标本以榆林市本地的植物为主,兼顾榆林市周边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地区分布的植物。展板内容以榆林市分布的100科常见植物为素材,分别介绍了各科植物的特征、属种的数量,具代表性植物的特征,以及分布、生态环境和用途。开发的植物产品以本地产品为主,以期使人们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挖掘并弘扬植物文化,提高环保意识。利用多媒体投影设备,提高了展览效果。
室外部分以展板为主,用图文并茂的展板介绍了榆林植物学人、榆林植物研究成果、榆林植被、榆林湿地、榆林的自然保护区、榆林的古树名木、榆林的植物园、榆林的植物研究机构、动植物进化树等。
榆林学院植物标本馆通过开展广泛的学术和标本交流活动,今后必将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向数字化推进,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为当地的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中小学生植物知识普及做出更大贡献。
|
|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成立于2007年4月23日,是由在校大学生自发组织的公益性质的高校社团组织。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的规章制度,挂靠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为湖南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团体会员,独立开展活动。由杨道德教授和喻勋林教授做长期指导老师,田大伦、魏美才教授等为协会顾问,每年招收新会员150人左右。
协会以“善待地球,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口号,在校内外宣传普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同时积极走向社会,开展相关野外实践调研活动,走进大自然,让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环保事业,让更多的人关注生态环境现状。同时加强与省内各高校以及社会环保等相关社团联系,为共建湖南省高校野生动植物保护联盟而奋斗,为各高校野生动植物保护组织提供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以推动全省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
我们一直努力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带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参与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再通过他们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我们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当中来。为更好的落实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的宣传、推动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增添新的力量。
|
|
|
|
|
|
為了達至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渠務署在排水改善工程的設計、建造和管理上,已不斷增添了新元素,進一步提升保育現有河道生態、促進生物多樣性
及環境保護的理念。
由2013年起, 渠務署建立了一個「生態河道資料管理系統」, 用以展示及管理在綠色河道所收集的生態資料。我們藉着這個管理系統,分別記錄不同
河道在不同時間所發現的物種資料。透過比對所累積的河道生態監察記錄,使用者可以掌握更全面的河道生態資料變化,包括物種的數量和生境的改
變。
本系統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統和全景數碼攝影技術,用以標示現有河道生境和所發現物種的位置、狀態及其相關資料。
我們希望這個生態平台能為使用者提供更多寶貴的資料,讓公眾免費欣賞河道優美的生境和認識更多的物種。我們將會致力優化這個系統,使成為一
個更全面、方便、有系統及高效能的河道生態資料庫,用以監測河道物種的變化和記錄不同生態的特性,利便業界策劃河道保育工作和提升市民對河
道生境的保育意識。
|
|
|
為了達至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渠務署在排水改善工程的設計、建造和管理上,已不斷增添了新元素,進一步提升保育現有河道生態、促進生物多樣性
及環境保護的理念。
由2013年起, 渠務署建立了一個「生態河道資料管理系統」, 用以展示及管理在綠色河道所收集的生態資料。我們藉着這個管理系統,分別記錄不同
河道在不同時間所發現的物種資料。透過比對所累積的河道生態監察記錄,使用者可以掌握更全面的河道生態資料變化,包括物種的數量和生境的改
變。
本系統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統和全景數碼攝影技術,用以標示現有河道生境和所發現物種的位置、狀態及其相關資料。
我們希望這個生態平台能為使用者提供更多寶貴的資料,讓公眾免費欣賞河道優美的生境和認識更多的物種。我們將會致力優化這個系統,使成為一
個更全面、方便、有系統及高效能的河道生態資料庫,用以監測河道物種的變化和記錄不同生態的特性,利便業界策劃河道保育工作和提升市民對河
道生境的保育意識。
|
|
|
為了達至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渠務署在排水改善工程的設計、建造和管理上,已不斷增添了新元素,進一步提升保育現有河道生態、促進生物多樣性
及環境保護的理念。
由2013年起, 渠務署建立了一個「生態河道資料管理系統」, 用以展示及管理在綠色河道所收集的生態資料。我們藉着這個管理系統,分別記錄不同
河道在不同時間所發現的物種資料。透過比對所累積的河道生態監察記錄,使用者可以掌握更全面的河道生態資料變化,包括物種的數量和生境的改
變。
本系統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統和全景數碼攝影技術,用以標示現有河道生境和所發現物種的位置、狀態及其相關資料。
我們希望這個生態平台能為使用者提供更多寶貴的資料,讓公眾免費欣賞河道優美的生境和認識更多的物種。我們將會致力優化這個系統,使成為一
個更全面、方便、有系統及高效能的河道生態資料庫,用以監測河道物種的變化和記錄不同生態的特性,利便業界策劃河道保育工作和提升市民對河
道生境的保育意識。
|
|
|
為了達至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渠務署在排水改善工程的設計、建造和管理上,已不斷增添了新元素,進一步提升保育現有河道生態、促進生物多樣性
及環境保護的理念。
由2013年起, 渠務署建立了一個「生態河道資料管理系統」, 用以展示及管理在綠色河道所收集的生態資料。我們藉着這個管理系統,分別記錄不同
河道在不同時間所發現的物種資料。透過比對所累積的河道生態監察記錄,使用者可以掌握更全面的河道生態資料變化,包括物種的數量和生境的改
變。
本系統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統和全景數碼攝影技術,用以標示現有河道生境和所發現物種的位置、狀態及其相關資料。
我們希望這個生態平台能為使用者提供更多寶貴的資料,讓公眾免費欣賞河道優美的生境和認識更多的物種。我們將會致力優化這個系統,使成為一
個更全面、方便、有系統及高效能的河道生態資料庫,用以監測河道物種的變化和記錄不同生態的特性,利便業界策劃河道保育工作和提升市民對河
道生境的保育意識。
|
|
|
为了达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渠务署在排水改善工程的设计、建造和管理上,已不断增添了新元素,进一步提升保育现有河道生态、促进生物多样性
及环境保护的理念。
由2013年起, 渠务署建立了一个「生态河道资料管理系統」, 用以展示及管理在绿色河道所收集的生态数据。我们藉着这个管理系统,分别记录不同
河道在不同时间所发现的物种数据。透过比对所累积的河道生态监察记录,用户可以掌握更全面的河道生态资料变化,包括物种的数量和生境的改
变。
本系统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统和全景数码摄影技术,用以标示现有河道生境和所发现物种的位置、状态及其相关资料。
我们希望这个生态平台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多宝贵的数据,让公众免费欣赏河道优美的生境和认识更多的物种。我们将会致力优化这个系统,使成为一
个更全面、方便、有系统及高效能的河道生态数据库,用以监测河道物种的变化和记录不同生态的特性,利便业界策划河道保育工作和提升市民对河
道生境的保育意识。
|
|
|
为了达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渠务署在排水改善工程的设计、建造和管理上,已不断增添了新元素,进一步提升保育现有河道生态、促进生物多样性
及环境保护的理念。
由2013年起, 渠务署建立了一个「生态河道资料管理系統」, 用以展示及管理在绿色河道所收集的生态数据。我们藉着这个管理系统,分别记录不同
河道在不同时间所发现的物种数据。透过比对所累积的河道生态监察记录,用户可以掌握更全面的河道生态资料变化,包括物种的数量和生境的改
变。
本系统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统和全景数码摄影技术,用以标示现有河道生境和所发现物种的位置、状态及其相关资料。
我们希望这个生态平台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多宝贵的数据,让公众免费欣赏河道优美的生境和认识更多的物种。我们将会致力优化这个系统,使成为一
个更全面、方便、有系统及高效能的河道生态数据库,用以监测河道物种的变化和记录不同生态的特性,利便业界策划河道保育工作和提升市民对河
道生境的保育意识。
|
|
|
为了达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渠务署在排水改善工程的设计、建造和管理上,已不断增添了新元素,进一步提升保育现有河道生态、促进生物多样性
及环境保护的理念。
由2013年起, 渠务署建立了一个「生态河道资料管理系統」, 用以展示及管理在绿色河道所收集的生态数据。我们藉着这个管理系统,分别记录不同
河道在不同时间所发现的物种数据。透过比对所累积的河道生态监察记录,用户可以掌握更全面的河道生态资料变化,包括物种的数量和生境的改
变。
本系统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统和全景数码摄影技术,用以标示现有河道生境和所发现物种的位置、状态及其相关资料。
我们希望这个生态平台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多宝贵的数据,让公众免费欣赏河道优美的生境和认识更多的物种。我们将会致力优化这个系统,使成为一
个更全面、方便、有系统及高效能的河道生态数据库,用以监测河道物种的变化和记录不同生态的特性,利便业界策划河道保育工作和提升市民对河
道生境的保育意识。
|
|
|
为了达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渠务署在排水改善工程的设计、建造和管理上,已不断增添了新元素,进一步提升保育现有河道生态、促进生物多样性
及环境保护的理念。
由2013年起, 渠务署建立了一个「生态河道资料管理系統」, 用以展示及管理在绿色河道所收集的生态数据。我们藉着这个管理系统,分别记录不同
河道在不同时间所发现的物种数据。透过比对所累积的河道生态监察记录,用户可以掌握更全面的河道生态资料变化,包括物种的数量和生境的改
变。
本系统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统和全景数码摄影技术,用以标示现有河道生境和所发现物种的位置、状态及其相关资料。
我们希望这个生态平台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多宝贵的数据,让公众免费欣赏河道优美的生境和认识更多的物种。我们将会致力优化这个系统,使成为一
个更全面、方便、有系统及高效能的河道生态数据库,用以监测河道物种的变化和记录不同生态的特性,利便业界策划河道保育工作和提升市民对河
道生境的保育意识。
|
|
|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SD has constantly added new elements to further enhance concept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existing river ecology, biodiversity promo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its drainage improvement
works on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tarting from 2013, DSD has established an "Eco-channels Databa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display an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data collected in green rivers. We take this management system to record data of discovered species at different
time in different rivers. Through comparing cumulative records of river ecology, users can acquire mor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on the change of river ecology, including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species and habitats.
The system uses a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nd a panoramic digital photography technology to mark the position of the existing
river habitats, discovered species, status and their related information.
We hope that this ecological platform can provide more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users, allowing the public free to enjoy the
beautiful river habitat and learn more species. We will seek to optimize this system leading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river ecological database to monitor and record changes in river species with different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planning of river conservation work and improve the public’s consciousness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river habitat.
|
|
|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SD has constantly added new elements to further enhance concept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existing river ecology, biodiversity promo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its drainage improvement
works on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tarting from 2013, DSD has established an "Eco-channels Databa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display an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data collected in green rivers. We take this management system to record data of discovered species at different
time in different rivers. Through comparing cumulative records of river ecology, users can acquire mor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on the change of river ecology, including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species and habitats.
The system uses a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nd a panoramic digital photography technology to mark the position of the existing
river habitats, discovered species, status and their related information.
We hope that this ecological platform can provide more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users, allowing the public free to enjoy the
beautiful river habitat and learn more species. We will seek to optimize this system leading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river ecological database to monitor and record changes in river species with different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planning of river conservation work and improve the public’s consciousness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river habitat.
|
|
|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SD has constantly added new elements to further enhance concept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existing river ecology, biodiversity promo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its drainage improvement
works on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tarting from 2013, DSD has established an "Eco-channels Databa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display an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data collected in green rivers. We take this management system to record data of discovered species at different
time in different rivers. Through comparing cumulative records of river ecology, users can acquire mor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on the change of river ecology, including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species and habitats.
The system uses a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nd a panoramic digital photography technology to mark the position of the existing
river habitats, discovered species, status and their related information.
We hope that this ecological platform can provide more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users, allowing the public free to enjoy the
beautiful river habitat and learn more species. We will seek to optimize this system leading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river ecological database to monitor and record changes in river species with different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planning of river conservation work and improve the public’s consciousness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river habitat.
|
|
|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SD has constantly added new elements to further enhance concept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existing river ecology, biodiversity promo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its drainage improvement
works on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tarting from 2013, DSD has established an "Eco-channels Databa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display and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data collected in green rivers. We take this management system to record data of discovered species at different
time in different rivers. Through comparing cumulative records of river ecology, users can acquire mor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on the change of river ecology, including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species and habitats.
The system uses a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and a panoramic digital photography technology to mark the position of the existing
river habitats, discovered species, status and their related information.
We hope that this ecological platform can provide more valuable information to users, allowing the public free to enjoy the
beautiful river habitat and learn more species. We will seek to optimize this system leading to a more comprehensive,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river ecological database to monitor and record changes in river species with different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planning of river conservation work and improve the public’s consciousness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river habitat.
|
|
|
茂物植物园
站长: 陈彬
最后更新:2014年6月5日
茂物(Bogor)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西部,北距雅加达约56公里。坐落在茂物市区的茂物植物园是世界上著名的、最大的热带植物园。茂物植物园建于 1817年,面积约 100 公顷,古木参天,是一个热带植物的宝库,又是研究热带植物以及旅游和休闲的好地方。
|
|
|
西安植物园
站长: 卢元
最后更新:2014年6月5日
|
|
|
南京大学
站长: 陈彬
最后更新:2014年6月4日
南京大学生物学实习包括每年若干次为期一天的野外现场教学以及一次为期2周左右的大实习。实习基地主要有江苏的南京紫金山、句容宝华山;安徽黟县的红星村、宏村、西递,黄山市的汤口镇、黄山景区。近年加强了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合作,在浙江临安天目山、俄罗斯贝加尔湖等地建立新实习基地,促进了交流,取得良好效果。本网站用于积累历次实习获得的资料,既是成果总结,又为未来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用相机记录,保护野生动植物,终结实习教学对资源的破坏;用照片分享,积累大家实习中的点滴收获,建设越来越丰富的实习资料库。欢迎参加过南大生物学实习的老师、同学一起来丰富网站内容。请点击左上角的“网站团队”菜单,再点击“加入团队”按钮。加入成功后,团队成员可以选择自己个人图库中的相关相册共享到网站图库中来。相册加入后作者可以随时取消共享。
另外,本站也是南京大学植物标本馆标本资源信息化管理和信息服务的网上平台,欢迎大家查询使用。
|
|
|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图鉴》以圆满编纂,有需要的请联系植物协会。
|
|
|
The Sudan is situated in northern Africa, with a 853 km (530 mi) coastline bordering the Red Sea. With an area of 1,886,068 km2 (728,215 sq mi), it is the third largest country on the continent after Algeria and DR Congo) and the sixteenth largest in the world. Sudan lies between latitudes 8° and 23° N. It has a flora with more than 3,000 plant species.
This website is a working platform to digitize the plant specimens, references and living plant populations in the Sudan, offering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baseline about the plant diversity of the Sudan.
|
|
|
|
|
|
西北大学
站长: 卢元
最后更新:2014年3月16日
本站以西北大学校园植物以及实习基地(旬阳坝、菜子坪、陈家山等)为主,同时收录相关地区的植物。2014-03-16更新为0.0.2版。欢迎更多的朋友加入!
|
|
|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指温州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因“山顶有湖,芦苇丛生,秋雁宿之”而得名。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山体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称得上是一个造型地貌博物馆。
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地质公园。火山爆发造就了雁荡山雄奇壮丽的景观,使之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集山水美学、历史文化、自然科学于一体的华夏名山。雁荡山距杭州297公里,温州68公里。始开发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有“寰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
|
|
|
以展示广西林科院的植物照片为主,欢迎广大植物爱好者的交流。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林建勇创建。
|
|
|
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南部的新县境内,地处大别山北麓鄂豫两省交汇处,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地理坐标为东径114°45′——114°55′,北纬31°31′——31°40′,总面积10580公顷,是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冠长尾雉及其栖息地和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于1982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10月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由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过去受关注程度较低,所以蕴藏着许多新奇的物种资源,在此,我们诚邀广大热爱大自然的专家学者和志愿爱好者,一起共建连康山自然保护区网站,共同关注连康山,认识连康山,了解连康山,呵护连康山。
|
|
|
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
一、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攀枝花苏铁这一珍稀濒危植物及其生态环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也是目前我国唯一苏铁类植物国家级保护区。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南——川、滇两省交界的云贵高原西北部,位于攀枝花市西区、仁和区交界处,总面积1358.3公顷,区内有天然生长的攀枝花苏铁23万余株,是一个天然的物种基因库,是欧亚大陆苏铁类植物自然分布纬度最北、海拔最高、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苏铁林。
攀枝花苏铁是1971年发现的苏铁新种,1981年正式定名。攀枝花苏铁一经发现就引起举世关注。1983年原渡口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全国首个苏铁自然保护区;全国首届苏铁研讨会及第四届世界苏铁大会分别于1994年、1996年在攀枝花市召开,199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由市级直接破格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攀枝花苏铁是上世纪中国美丽的发现。攀枝花苏铁岁岁含苞,年年开花,雌雄异株,为世间一奇。每年3—6月,苏铁林成干上万个黄色的花蕾争奇斗艳,单株如佛手捧珠,成林似彩毯铺地。万绿丛中黄花点点,形成一种奇异景观。作为生长在2.7亿年前的原始裸子植物和世界性珍稀濒危残遗物种,攀枝花苏铁对研究我国横断山脉植物区系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古生物、古生态、古地质、古地理以及种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因此,攀枝花苏铁又与自贡恐龙、平武大熊猫一道被人们誉为“巴蜀三绝”。
金沙江河谷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避难所和古代分化发展的关键地区之一。攀枝花苏铁依靠得天独厚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条件,避开第四纪冰川威胁而孑遗至今。保护区所在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属攀西生态脆弱区,也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重要的区域。攀枝花苏铁作为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精华,其本身及生态群落形态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既是该流域重要生态特征,也是保护的重点。
|
|
|
藤本植物研究所隶属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家专门从事藤本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特征特性研究、品种选育、快速繁殖、栽培及应用的研究机构。
目前已建成藤本植物种质资源圃60亩,该网站的建立用于存放野外考察及资源圃内藤本植物的照片,并将持续更新,欢迎广大爱好者加入我们的团队。
|
|
|
黄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北部松潘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岷山山脉南段,贡嘎岭的东侧。南北长31.5公里,东西宽28.4公里,总面积5.5万多公顷。以自然景观和珍稀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
黄龙自然保护区以其规模大、类型多、造型奇、景观美、生态完整、科学和美学价值高等重要保护价值,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0年末又被正式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在黄龙保护区内,集聚了雪山、原始森林、峡谷、彩池等众多奇妙的景观。黄龙的“钙华”地貌举世罕见:从海拔3578米直下2200米,一条长7.5公里的古冰川“U”型坳谷中,布满了由乳黄、褐黄色碳酸钙质淀积而成的钙华体,犹如一条黄色巨龙从雪山上腾飞而下。这条“黄龙”的顶头、中腰和尾部各建有三座寺庙,统称黄龙寺,保护区以其得名。
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高大的乔木与灌丛、藤本、草本、苔藓植物构成立体空间,花木野果相间成趣。在原始森林中保存着红杉、连香树、麦吊云杉等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树种。在高山草甸中,生长着许多名贵中药材,如松贝、虫草、五甲皮等,享有“寒温带植物王国”之美誉。茂密的森林和草地,为各种野生动物的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区内常见大熊猫、牛羚、云豹、金丝猴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30 余种。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46539.htm
|
|
|
新疆生态求知平台期
|
|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馆(Herbarium of Microbiology Institute of Guangdong,HMIGD),即广东省微生物种质资源库真菌标本馆是建立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具华南地区热带、亚热带真菌资源特色的、华南地区第一大的真菌标本馆,收藏标本4万多号,真菌标本种类2000多种,较为系统地收集了广东、海南等地为主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真菌资源,兼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湖南、西藏及越南等国内外的大型真菌标本和小型真菌中小煤炱目和虫囊菌目的全国绝大部分标本,其中全国独有种类数百种、独有的标本数千号,世界首次发现的新物种模式标本138种,国内首次发现的国内新纪录种660种。
广东大型真菌:采集和收藏了广东省大型真菌标本1100多种,隶属于20目、56科、239属,其中包括新种及新变种58种,国内新纪录种466种。在广东已知真菌种类中食用菌有208种、药用菌有123种、毒蘑菇100多种。
海南大型真菌:采集和收藏了海南省伞菌305种,其中包括新种及新变种17种,国内新纪录种70多种。海南新纪录种100多种。在海南已知的伞菌种类中食用菌有118种、药用菌35种。采集地遍及海南岛的五指山、吊罗山、尖峰岭、坝王岭等大型热带原始林自然保护区和林区以及西沙群岛和永兴岛等地。
虫囊菌:采集了全国各地大量的标本,收藏了虫囊菌标本5000多号,本馆是国内唯一集中了大陆所有虫囊菌标本的真菌标本馆。
小煤炱菌:保藏了中国小煤炱菌标本2000多号,是国内收集小煤炱菌最多、集中了中国绝大部分标本的真菌标本馆。
以上数据还在不断更新中,目前正在承担一些新的国家基金或科技部支持的大型真菌资源调查项目,标本数量在快速倍增,为了更好的服务科学,服务社会,我们将通过本平台对标本资源进行数字化共享。
|
|
|
|
|
|
深圳仙湖植物园网站的建立是为了利用中国自然博物馆的网络资源更好地管理仙湖植物园的活植物。腊叶标本的管理功能将在以后进行。目前,本网站主要是利用数码相机和GPS来确定收集在仙湖植物园的活植物。中国自然标本馆的在线鉴定资源也有利于确认仙湖植物园收集的植物种类。同时,该网站的开通为需要了解植物植物园收集的植物的人们提供了方便。
|
|
|
中国蜻蜓
站长: 陈尽虫
最后更新:2013年9月1日
中国蜻蜓目前已记录约600余种,90%的种类可根据活体的颜色与斑纹分布即可鉴定出,本站推出的蜻蜓照片均来自野外的生态图,以供大家分享,交流。
欢迎加入本站团队,共同推动蜻蜓的调查、监测和信息共享,让更多人关注这一群美丽的生命,一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新成员请点击“蜻蜓团队”-“加入我们”-“加入团队”,填写个人信息。新成员批准之后,在“观察记录”栏目中可以新建像册上传观察照片,或者先上传到个人图库里然后在“观察记录”里设置共享。上传到网站上的照片可以大家一起来鉴定,也可以引用到中国昆虫爱好者论坛蜻蜓总版进行交流讨论。请参考:
http://www.insect-fans.com/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984&extra=page%3D1
|
|
|
园林植物
站长: 刘宗才
最后更新:2013年8月21日
收集园林植物图片,欢迎您的加入!
|
|
|
|
|
|
普蘭塔论坛建站7年来,植物鉴定、动物鉴定、摄影天地等版块为塔友们鉴定和分享生物照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塔友们在问答互动和热心分享中一起积累了数以万计的植物、动物、真菌和植被等珍贵的照片资料,凝聚了塔友们探索求知过程的汗水,体现了塔友们合作与分享的精神。然而由于论坛的局限性,这些照片及其鉴定信息散落在各个帖子中,查找浏览和统计分析都十分不易,利用率很低,没有发挥其应有价值,十分可惜。
为了更好地将这些资料更好地积累和管理起来形成系统有序的资料库并产生更大的价值和影响,普蘭塔论坛与“自然标本馆”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CFH)合作建立了“普蘭塔生态图库”网站,普蘭塔论坛内所有已上传生态照片,以及将来上传分享的生态照片,将会上传一份副本到本站进行存储、鉴定和编目管理。
上传后的照片将根据普蘭塔原帖的作者信息进行署名和版权标注。如有塔友不同意通过这种方法参与资料的积累和管理,可以报名,在资料整理时将将筛选屏蔽。
在本图库,大家可以很方便地参与在线物种鉴定。鉴定方法请参考帖子:
http://www.planta.cn/forum/viewtopic.php?t=16588
图库将根据大家的最新鉴定信息,自动生成不断更新的物种名录:
http://www.nature-museum.net/subsite/namelist.aspx?siteid=planta
并且自动将所有照片按照界、科、属、种建立物种树进行组织管理,方便大家浏览和查找各物种的照片:
http://www.nature-museum.net/subsite/sptree.aspx?siteid=planta
本图库提供了非常便捷的物种信息支持。照片鉴定之后,点击照片图标下、照片相框和鉴定签上的拉丁名,将链接到CFH物种信息页面,可以查看全站更多照片、中文别名和拉丁异名、分类系统位置、志书文献等详细资料,便于快速掌握全面的物种信息。
本图库中的照片可以方便地使用引用功能上传到论坛帖子里,作为普兰塔论坛的图床帮助用户管理照片,将论坛和数据库管理的优势结合起来。从图库引用图片到论坛帖子里的方法请参考:
http://bbs.cfh.ac.cn/showtopic-95.aspx
希望通过此平台,普蘭塔全站塔友的野外工作和生物知识可以凝聚形成认知自然、分享发现的强大合力,不断积累第一手野外观察资料,为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科学普及和保护工作贡献我们的力量!
|
|
|
江苏,自古便是富饶之地、鱼米之乡。然而也正是伴随着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家乡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也将日益在孩子们的回忆里缺席。
中华水韭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我国第一份中华水韭的标本就是在南京采得,而后它在此几乎绝迹,靠人为引种这片土地才重新有了它的身影。中华水韭只是一例,又有多少植物是享受不到它这样的特殊待遇的……
植物不言,它们默默地装点家乡的一角一隅,有时因生境破碎而一步步后退……受“影像保护自然”的启发,希望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家乡留存一些什么,这也亟需更多人加入此列,丰富家乡的自然记录。
同时需要关注的还不仅仅是植物,希望借由这个平台丰富物种记录,并借此机会交流学习。
|
|
|
植物标本馆始于1916年的CCC (Canton Christian College)标本馆,标本馆在"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大会上拥有表决权。
标本馆现有已归档高等植物标本20万号,其中有3万余号采自包括巴西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标本;国内采集点复盖了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最早的馆藏标本采集于1821年。
模式标本约1400种,其中约1100个为主模式,属的模式标本20个。
除丰富的主模式、副模式标本外,中山大学植物标本馆的大部分馆藏标本都已经过慎重的分类学鉴定,很多著名植物学家如:陈焕镛、秦仁昌、胡先骕、蒋英、张肇骞、方文培、侯宽昭、张宏达、E. D. Merrill、A. Rehder、F. A. McClure、E. Kobuski、F. P. Metcalf、W.W.Smith等都在本馆留下了珍贵的研究资料和手迹。
标本馆有附属竹子标本园,集中了我国各地区的竹子110种,拥有我国最多的活体模式标本,是竹类研究中极其珍贵的资料。
标本馆有藻类、真菌、苔藓植物标本3000余号,其中有许多为模式标本;植物化石标本3000号。
木材标本室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高质量木材标本室之一,含有全国各地及国外珍贵树种的木材标本约2000号。
以丰富的标本资源为基础,中山大学科研人员主持并完成了《中国植物志》的金缕梅、桃金娘、杜英、海桐花、椴树、山茶等科的编写工作,还参与樟、木兰、苏铁等科以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的大量编写工作。此外,还参加与各地方植物志如《海南植物志》、《广东植物志》、《广西植物志》、《西藏植物志》、《云南植物志》等的编写;深入开展了种子植物系统、被子植物起源、中国植物区系的研究,提出了华夏植物区系理论;开展了被子植物木兰、金缕梅、杜仲、连香树、毛茛、红树、千屈菜、使君子、山茶等科,裸子植物苏铁、银杏、买麻藤、红豆杉、水松、麻黄等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开展了石灰岩地区植被、湘鄂贛交界处植被的研究;提供了濒危植物研究中所需的基础资料;向各地提供了编写地方志所需的资料;自1978年以来为中山大学植物学专业的30余名博士生和50余名硕士生提供研究资料;向国内外来访学者提供所需调阅的标本。
|
|
|
四川大学植物标本馆馆藏资料丰富,建馆历史悠久,富有特色,成为我国重要的植物学研究基地,对植物学的研究、教学工作及国家的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馆由我国植物学先驱钱崇澍教授于1935年创建,后由世界著名植物学家方文培教授发展壮大。目前共收藏植物标本50余万份。其中经过研究发表的植物新种模式标本1000余份,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名列我国高等院校首位,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重要影响。早在本世纪50年代初,该馆就被收入世界著名植物标本馆专集。在西南地区,该馆是贮藏资料最有权威性的单位之一。此外,还通过馆际标本交换收藏了云南、广东和东北等地的标本;通过国际间的交换,保存有美国、英国、日本、原苏联、法国、保加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标本。先后接待了数百名国内外学者来此查阅资料,开展研究工作。先后主编或参与完成了植物学专著:《峨嵋植物图志》(四卷)、《中国植物志》(六卷)、《中国四川杜鹃花》(一卷)、《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树木志》、《四川植物志》等20余部60余卷。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共300余篇,获得国内外奖励(如有英国皇家园艺学会银质奖、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等)20余项。
植物标本馆作为植物学的研究基地,汇集了丰富的标本资料,为编写世界植物学专著、国家及区域性植物志提供了充足的标本资料,为植物分类学、植物区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遗传学、植物化学、孢粉学、植物细胞学、古植物学及药用植物学等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实物标本;也为农业、工业及医药卫生事业等生产应用部门提供了资料及依据。同时该馆还为国内外植物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完成学位论文,以及教师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优良的条件。该馆已被科技部列入国家基础性数据库重点建设项目,正在建设成为数字化标本馆。
|
|
|
博物学家
站长: 精思入神
最后更新:2013年8月1日
NSII 科普网是面向公众的开放式科普网站,以生物多样性为核心主题,任何CFH和NSII的注册用户都能够发表自己的科普小品文。
|
|
|
第二自然
站长: seesse
最后更新:2013年7月25日
陝西的野生動植物 花卉 以及其他.
|
|
|
|
|
|
广西植物标本馆自广西植物研究所1935年建立初始,就开始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保藏和研究工作。在经几代植物学家的艰苦创业后,广西植物标本馆馆藏维管束植物标本已达40万份,共收录国内外植物物种约12000种,涵盖了广西植物8000多种,其中模式标本4000余份,涉及150科1100余个分类群,馆藏标本年代最早的采集于1889年。就馆藏标本数目和整体规模而言,广西植物标本馆均位居我国前列。
广西植物标本馆的标本来源以广西各地为主,其中尤其以石灰岩地区的植物标本最为齐全,占本馆馆藏标本的30%强,是全国馆藏广西石灰岩石山地区植物标本最多的植物标本馆。在石灰岩石山地区植物研究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此外,标本馆还广泛收集华南、西南和东北等国内其他各省区的标本,并同时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其它国家的标本馆建立标本交流关系,收藏了美国、英国、日本、印尼、新西兰、越南等国的部分标本。在世界樟科、猕猴桃科、豆科、千屈菜科、柿科、苦苣苔科、茶科、苏铁科等的标本积累较为丰富。所有这些,都是几代植物学家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尤其是与陈少卿、黄志、梁向日、高锡朋、刘心祈、谭沛祥、陈照宙、陈立卿、李荫昆、李中提、覃浩富、钟济新、梁畴芬、李树刚、邓先福、徐月邦、韦发南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创业、苦心经营分不开的。馆藏的大量标本为广西相关的植物学专著的编写、植物地理学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植物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方面的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http://www.gxib.cn/index_BBG.asp
|
|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地处美丽的香山脚下,占地74公顷,是我国植物基础科学研究综合研究中心。其前身为1928年创建的静生生物调查所和1929年成立的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1950年合并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195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55年在俞德浚院士等老一辈植物学家倡导下,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选址建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目前已建成树木园、宿根花卉园、月季园、牡丹园、本草园、紫薇园、野生果树资源区、环保植物区、水生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等10余个展区和展室。
欢迎所内外的朋友一起加入本站,为植物所园区内的所有栽培或野生的植物、动物、真菌拍照留影,让大家更好地认识身边的各种生物,欣赏生命世界的美丽。同时,也通过我们的实地调查,共同摸清园区活植物资源本底。
|
|
|
泛喜马拉雅地区包括喜马拉雅山、横断山、喀拉昆仑山和洪都库什山等部分,东起中国西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西藏、青海玉树等),经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至阿富汗,是地球上环境、气候最复杂多样的地区,也被称为是地球的第三极。这里的生物物种分化强烈,生物多样性极具特色,是世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估计有蕨类和种子植物2万种。
|
|
|
华南植物园
站长: 郑希龙
最后更新:2013年6月16日
华南植物研究所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同时易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2002年12月,中国科学院作出“两所三园”战略调整,撤销华南植物研究所建制,改为华南植物园建制。2003年10月16日,经中编办批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易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由3部分组成:一是保育和展示区(即原华南植物园部分),占地4237亩,建有木兰园、棕榈园、姜园、兰园等30余个专类园,迁地保育植物1万多种;二是科研和生活区,占地552亩,拥有馆藏标本100万份的植物标本馆;三是建于1956年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7325亩,为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和中科院目前唯一的自然保护区,就地保育植物2400多种。这里还是华南植物园管理的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所在地。此外,华南植物园还拥有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小良热带海岸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定位研究站等一批野外生态观测研究站点。
|
|
|
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前身是建立于1929年的"中山先生纪念植物园"--即我国第一座国立植物园。1954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华东工作站接管和重建南京中山植物园,隶属中国科学院,定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中山植物园,开始了植物园与植物研究所园、所一体的体制。1970年划归江苏省领导,1993年实行江苏省与中国科学院的双重领导。又名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
本所以我国中、北亚热带植物资源的收集、引、开发利用和保护为主要目标,开展了植物分类、药用植物、经济植物、观赏植物、植物化学、植物环境和物种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作为我国中、北亚热带的植物研究中心,植物园保存植物3000种以上;建成专类园(区)10个;拥有馆藏标本70万份;设有观赏植物中心、药研中心、植物信息中心、植物迁地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华东地区最大的植物标本馆。
|
|
|
杭州植物园位于东经120。06′,北纬30。15′。海拔26.4米。在著名风景区西湖的西北侧,背靠石虎、瑞云、灵峰诸山,东与岳庙、西与灵隐寺相毗邻。园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多波状起伏,丘陵与谷地相间,形成多种小气候环境,适于不同习性、不同生态要求的植物生长。由于受亚热带季风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酷热和严寒期不长。植被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
|
|
|
以木会友,学习交流;传播绿色,树木树人。
|
|
|
武夷山地处中国福建省的西北部,江西省东部,位于福建与江西的交界处。武夷山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有着华东地区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同时武夷山拥有诸多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迹,因此在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武夷山世界遗产区核心区999.75km2,缓冲区 278.88 km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
本区在相当小的地理范围内密集分布着华东最负盛名的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风景区,具有较为一致的气候环境和自然历史背景,十分符合本项目对比研究的要求。另外,由于最近几十年来武夷山地区农村种植业和旅游经济迅猛发展,许多地区的植被格局与生态系统质量已发生明显变化,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状态及其变化产生深刻影响。在浮躁的以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这种剧烈变化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将严重影响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为了促进对武夷山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监测,促进研究不同类型的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机制,最终为自然保护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支撑,特开设此站为相关工作提供信息支撑。
|
|
|
北京植物园
站长: 陈彬
最后更新:2013年6月16日
北京植物园位于西山卧佛寺附近,面积400公顷,是以收集、展示和保存植物资源为主,集科学研究、科学普及、游览休憩、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新优植物开发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植物园。北京植物园由植物展览区、科研区、名胜古迹区和自然保护区组成,园内收集展示各类植物10000余种(含品种)150余万株。 览区分为观赏植物区、树木园和温室区三部分。观赏植物区由专类园组成,主要有月季园、桃花园、牡丹园、芍药园、丁香园、海棠栒子园、木兰园、集秀园(竹园)、宿根花卉园和梅园。月季园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月季专类园,栽培了近1000个月季品种。
|
|
|
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东经106°24′-106°28′和北纬36°13′-36°19′之间,海拔1800-2100m。建立保护区初期统计植物为180余种,经2011年多次实地调查,结果显示植物种类已达240种以上。本网站主要展示近年来在云雾山上搜集的一些动植物以及自然风光图片。欢迎加入本站。
|
|
|
|
|
|
武汉植物园
站长: 鲍大川
最后更新:2013年6月16日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是针对中国华中地区兼具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植物区系特点,在植物分类学、地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遗传学、资源植物学等方面为中国生物学基础研究、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已成为中国在区域植物资源研究方面独具特色、在国内外有较高声誉的植物学研究机构。
|
|
|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站长: 无芯烛 lvyou178.cn
最后更新:2013年6月16日
嵩山位于中国中东部河南省西部,古时曾称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后称中岳嵩山。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最高峰连天峰1512米;面积450平方公里,东西绵延60多公里;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十三朝古都洛阳,南依颍水,北邻万里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是世界闻名的风景名胜区,首批入选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历代的帝王将相、墨客骚人、僧道隐士,根据这些山峰的形态,给这些美丽的山峰命名,遂有七十二峰之说。
《嵩山植物志》收录了147科643属1540种(包括变种)维管植物,而实际种类要更多,这几次去嵩山都发现不少未记录的属种,如:大百合属,荞麦叶大百合(Cardiocrinum cathayanum)。根据植物资源的特点划分为11大类。其中用材植物338种, 果树资源89种, 观赏植物资源316种, 淀粉植物资源94种, 油料植物资源153种, 纤维植物资源147种, 药用植物资源1046种,牧草饲料资源植物303种, 芳香油植物资源71种, 鞣料染料植物资源149种,有毒植物资源44种。
|
|
|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于粤湘两省交界的粤北南岭腹地,广东省北部南岭山脉中心地带,总面积584平方公里,是目前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南岭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网站
●北回归线附近最大绿洲
在浩瀚的宇宙太空中,俯瞰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会发现北回归线附近的陆地,均是一片片荒芜干涸的沙漠,只有在南中国仍保留着大片的林地。其中,在珠三角以北,有一片突出海平面1000多米的绿色山林,仿佛沙漠手链上镶嵌的一颗绿色翡翠,这就是神奇美丽的南岭。
●世界级的物种宝库
南岭具有悠久的生物发展历史,是古热带动植物的避难所,是近代东亚温带、亚热带植物的发源地。当前南岭保留下来的原生林是生物进化史中形成的珍贵遗产。南岭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鸟类和兽类,分别占广东省总数的43.9%、51.4%、88.5%,其中蝶类等昆虫资源更是广东之最。
●广东的重要水源地
南岭溪涧纵横,雨量充沛,是北江的源头,韶关、广州、佛山市取水的“水缸”。在保护区周围共有三个大中型水库,分别是库容量12.5亿立方米的南水水库,3600万立方米的泉水水库,1.8亿立方米的潭岭水库。
南岭是广东湿润气候的屏障,抵挡了北方入侵的冷空气,给予了广东温暖宜人的气候,可以说:“没有南岭,何来岭南。”
《南岭生态文化调查》项目简介
南岭生态文化调查是自然大学草木学院(北京市一家环保公益机构)、广州(北京)的相关专家和志愿者、广东南岭森林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南岭当地代表一起合作策划的调查项目,该项目的专家和志愿者将会定期奔赴广州市南岭自然保护区做生物多样性调查,在南岭美丽的大山中寻觅珍惜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发现他们的美并呼吁大家保护它们。
我们在调查南岭生物多样性的同时,还会融入南岭小镇的居民当中,和他们沟通交流、做朋友,发掘并传播南岭丰富的文化底蕴。
当然,这些,都不是某个人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我们几个团队的事情,而是所有人的事情,因为,南岭是中国的南岭,是大家的南岭,需要大家一起来关注和呵护。
在此,我们诚邀您作为专家或志愿者,共同参与南岭生态文化调查项目,和我们一起发现并传播南岭之美。
|
|
|
致力于收集整理天南地北的各色生物,欢迎各位老师同学莅临指导,共同建设!
|
|
|
1.西园标本馆的功能:
西园标本馆是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研系统中技术支撑机构之一,对本园学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服务,同时也为地方林业,环保,园林,海关,公安和科普等社会事业提供技术服务。
2.西园标本馆的类型和属性:
西园馆收藏以滇南热带地区为中心、以云南亚热带和东南亚热带地区为辐射范围的维管植物区系标本,同时也收藏地区性森林群落定位研究凭证标本和种子标本,属于地方性热带植物标本馆,兼具热带森林生态学研究收藏物保存的特殊性,具有鲜明的热带植物收藏特色。
3.西园标本馆的发展历史:
西园标本馆于1959年随着西园在西双版纳勐仑镇葫芦岛的创建,由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建立,在当时称为“植物资源组”。1959年至1974年期间,植物资源组致力于版纳地区热带植物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开展,标本逐渐增加,到1967年文革开始前的8年间,共采集存储植物标本14 000多份。
文革期间,科研工作基本都停止,混乱的7年期间新采集的标本只有约5 700份。 由于当时标本馆的标本存储条件很差,标本库存面积只有数十平方米,而西双版纳地区高温高湿,标本发霉和虫害严重,杀虫只能使用剧毒农药,也随着标本的逐渐增加,存储空间非常拥挤,标本馆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1974年6月,西园成立了“植物分类研究室”,由裴盛基任室主任,直到1983年12月。其间,在1976年为图书馆和标本馆新建了一栋房子,使标本存储面积达到了490m2,增加了标本的存储空间,在这9年时间里新采集增加标本34 000多份。然而,虫害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1984年1月-1986年12月,由李延辉担任植物分类室主任。
1987年1月,植物园归并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而标本馆作为一个小组归属于新成立的“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室”
|
|
|
|
|
|
物候图库
站长: 杜彦君
最后更新:2013年6月16日
记录植物出叶(leaf-out)、花芽、开花、结果、叶变色、落叶等物候现象。
|
|
|
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大型永久监测样地已安装红外相机(红外触发自动拍照相)对野生动物进行监测,为了更好地积累和管理红外照片(红外相机拍摄的照片),形成红外照片有效共享机制,建立系统有序的数据库(图库)并产生更大的价值和影响,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协同各样地签订“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红外照片共享协议”,建立红外照片共享机制,包括:
1、建立“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红外照片图库”,代表协议的各方共同管理红外照片。各样地确定红外照片管理员,作为本网站的管理团队成员,共同管理网站资料。
2、样地红外照片负责人负责管理本样地的红外照片,在本网站的“红外照片图库”中,按照“样地名字_相机编号”的格式建立像册,设定像册权限为“保护共享”(网站会自动隐藏时间和地点信息),分别上传各红外相机拍摄的照片。
3、为保障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数据共享的有效性,各样地应在红外相机采集之后1个月内及时上传照片原图。在符合“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红外照片共享协议”规定的特殊情况下,样地红外照片管理员有权限删除已上传照片。
4、网站将妥善保存各样地上传的红外照片原图,只有各样地红外照片管理员可以下载;同时网站制作200kb的图片在网站上发布,每张照片将自动添加水印,并突出显示由各样地红外照片负责人设定的作者和版权人标识。
5、本网站上传的照片仅用于物种信息浏览和在线鉴定。如有科研、商业使用等其它任何网站外的应用需要,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和各样地红外照片管理员以获取书面授权。
6、任何人不得盗用本站红外照片及其附属相关信息,本图库保留对盗用者采取追究问责措施的权利。
|
|
|
厦门大学
站长: daidailv
最后更新:2013年6月16日
|
|
|
安徽北有黄河故道,中有长江横贯,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而使历代名医辈出,地道及常用药材荟萃。安徽南北狭长,跨越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境内地形复杂,山水相间,优越的生态环境为药用动植物生长繁衍创造了优厚的条件。安徽中药资源丰富,总种数居于华东六省一市之首,在全国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上,安徽医药学家辈出,如东汉的华佗、左慈,西晋的嵇含,南朝的徐叔响、徐嗣伯,宋代的陈文中、窦汉卿、张杲等,明代的朱木肃、汪机、徐春甫、吴昆、汪昂、陈嘉谟等,清代的程文囿、郑梅涧、吴谦、程国彭等。众多的医药学家促进了地方中医药的发展。
安徽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学,立足安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秉承“北华佗,南新安”的医药文化,历经几代人筚路褴褛,艰苦创业,目前已经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安徽省精品课程。建有腊叶标本藏量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的标本中心,建有颇具特色的药用植物园,建有三十多年历史的黄山野外见习基地。为反映安徽特色的药用植物,今借中国自然标本馆之一角,建“安徽药用植物资源网”,以更好地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交流。
安徽南有皖南山区,西有大别山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中药资源,江淮之间和沿江的丘陵盛产常用中药,淮北平原有悠久的栽培中药材习惯。自古到今,形成了很多有名的地道和优质药材。根据这些自然区域的药用植物特点,本网站初辟“皖东丘陵药用植物”、“皖西大别山区药用植物”、“皖南山区药用植物”、“安徽道地与特色药用植物”。为方便药用植物爱好者了解安徽药用植物资源,增列“安徽常见药用植物分类”板块。
敬请各位药用植物爱好者指导!
|
|
|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哀牢山脉中北段上部,行政上隶属云南省景东县、镇沅县、新平县、楚雄、双柏县等五县市管辖。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00°54-101°30,北纬23°36-24°44之间。海拔2080—3165.9米,总面积50360公顷。
本区地处哀牢山脉中北部,为中国西南部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貌类型、多样的山地气候,给哀牢山的生物种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环境。
本区的植被具明显的垂直带谱,山顶部的森林是目前中国保存面积最大的中山常绿阔叶林。高等植物种类约15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水青树、野荔枝等14种;高等动物种类有4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西黑冠长臂猿、短尾猴、绿孔雀等20多种。 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
|
|
哀牢山属云岭山脉向南分支的余脉,呈西北向东南走向,耸立于云南省东、西部之间的天然屏障。它不仅是地质地貌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而且是云南省东、西部气候分界线。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1年,1986年建立保护区管理机构,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哀牢山山脉中北段上部,地处云贵高原、横断山地和青藏高原南缘三大地理区域结合部,跨越云南省三州(市)六县(市)。保护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3°36′~24°56′,东经100°44′~101°30′,总面积为67700公顷。新平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4°00′—24°24′,东经101°31′—101°16′,面积为14275公顷,以保护云南省特有树种疏齿栲、倒卵叶石栎等为标志种和优势种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西黑冠长臂猿、云南红豆杉等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要对象。管理局同时管理着与国家级保护区相接壤的新平哀牢山县级自然保护区10236公顷及国有林2848.6公顷。 保护区保存了目前世界同纬度地带面积最大、结构最为完整和稳定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是世界植被中的珍稀类型。依照《云南植被》的分类系统,保护区植被划分为6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36个植物群落类型。据目前文献资料,区内有哺乳动物27科63属86种,两栖爬行动物17科43属65种,鸟类19目52科430种。哀牢山地区有高等植物247科1074属2688种及206变种(亚种),其中:蕨类植物48科118属446种,裸子植物6科12属15种及4变种,被子植物193科943属2227种及202变种(亚种)。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具有稳健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存了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地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流域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生态屏障,并持续地向人类贡献着它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据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单位面积森林年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12.72万元/(h㎡a),为玉溪市单位面积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3.45万元/(h㎡ a)的368.69%。2011年新平县社会生产总值72亿元,而新平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 31.48亿元/年,相当于新平县2011年GDP的43.72%。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是前人恩赐我们丰厚的自然遗产,让我们共同承担起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责任,将前人的自然遗产持续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
|
|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哀牢山脉中北段上部,行政上隶属云南省景东县、镇沅县、新平县、楚雄、双柏县等五县市管辖。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00°54-101°30,北纬23°36-24°44之间。海拔2080—3165.9米,总面积50360公顷。
本区地处哀牢山脉中北部,为中国西南部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貌类型、多样的山地气候,给哀牢山的生物种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环境。
本区的植被具明显的垂直带谱,山顶部的森林是目前中国保存面积最大的中山常绿阔叶林。高等植物种类约15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水青树、野荔枝等14种;高等动物种类有435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西黑冠长臂猿、短尾猴、绿孔雀等20多种。 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
|
|
荒漠化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巨大威胁。我国是遭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62.3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27.33%,涉及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西端,东迄松嫩平原西部,横贯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东西长达4500km,南北宽约600km的弧形荒漠化集中分布带。
荒漠植物作为戈壁、沙漠(含沙地)地区的主要生物种质资源,是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荒漠和荒漠化地区共有维管束植物82科484属1704种,分别占全国同类植物科、属、种的24.34%、15.53%、6.31%。荒漠植物及其形成的荒漠植被不仅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为人类提供食品、果蔬、饲料、药材、薪材等重要生活资料,是维系我国荒漠区生态平衡、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中国荒漠植物信息系统重在收集我国荒漠区植物形态特征、资源分布与图片信息,所涉及自然地理范围包括乌兰布和沙漠、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库布齐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柴达木盆地沙漠、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及其周边地区;生境类型包括沙漠、沙地、戈壁、低山、山前平原、盐碱地等;气候类型包括亚湿润地区、半干旱区、干旱区、极端干旱区;行政区域主要包括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辽宁等省(自治区)。
|
|
|
公众科学(citizen science),也称公众参与式科学研究(public 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是指由非职业科学家、科学爱好者和个人志愿者参与的科研活动,其涵盖范围包括探索科学问题、发展新技术、收集与分析数据等。
公众科学项目一般由公众和科学家进行合作,但其重要特征不是科学家的参与,而是公众参与科学研究。
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公众科学项目正在不断扩展我们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并直接影响政府的管理和决策行为。
请访问我们的网站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http://www.gongzhongkexue.org/
|
|
|
|
|
|
|
|
|
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始建于1958年。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园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占地面积136公顷,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东北寒温带植物园,是集植物科研、科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也是我国唯一一处坐落在城市市区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
|
|
|
|
|
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湿地,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储备基地。区域内湿地面积辽阔,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是全球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关键地区之一,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列出的优先地区和具有国际意义的地区,已被列入亚洲和中国重点保护湿地名录,其中洪河、三江、兴凯湖自然保护区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具有温带地区典型、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类型,是许多珍稀濒危动物,尤其是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是东北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是重要的湿地物种基因库和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调蓄洪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局域气候、降解污染物、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
|
|
潍坊学院07级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张克亮在大学期间编著,汇集了潍坊(包括山东省其它地方习见植物图片)
潍坊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现开设生物科学、生物技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园林、制药工程六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800余人,学生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教职员工58人,其中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人、教授5人、副教授13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16人、硕士29人。分属基础教研室、生物科学教研室、生物技术教研室、设施农业教研室、园林教研室、种子科学教研室、生物制药教研室,及综合办公室、团总支及辅导员办公室和实验中心。中国科学院刘以训院士、中国工程院束怀瑞院士、傅廷栋院士、麦康森院士,冬暖式温室蔬菜大棚发明人王乐义书记为我院特聘教授。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和科研并举”的办学原则,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工作。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有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16个,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面积3400余平方米,验设备总值达1000余万元。学院在狠抓本科教学工作的同时,大力发展科学研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校级重点学科,设有生物工程研究所、潍县萝卜研究所和乐义农业科技中心,并建有多个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近年来,先后主办和承办了中科院胚胎植入分子基础学术研讨会、国际保护地栽培技术培训班、中—罗葡萄栽培与加工学术研讨会、中—罗果蔬栽培与加工学术研讨会、山东省高校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论坛等大型学术交流活动;承担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级课题20余项,横向课题经费100余万;在国内外公开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余篇,编写教材、专著10余部;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有多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
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基础扎实、特长突出、德才兼备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己任,认真做好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注重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并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尤其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省高工委德育工作检查评估和校园文明建设检查评估中成绩突出,受到学校的表彰。学院连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单位、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考研先进单位等。近年来,多名教师被推选为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教师,鸢都巾帼十杰、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教师、学生最欢迎的教师和教学能手,荣获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潍坊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近年来多名学生以高分考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的研究生,多次多宿舍全体成员考上研究生;在校运会、篮球比赛、韵律操比赛、“宿舍文化杯”乒乓球比赛、交谊舞大赛等大型活动中,学院也秉承传统,取得骄人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正以矫健的步伐迈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
|
|
青藏高原面积约2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地球上最高最大最年轻的高原,号称“地球第三极”和“世界屋脊”。在青藏高原的高山地带,气候非常寒冷,环境极其严酷,却发育了多种多样的高山植物群落,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高山植被分布最广和最集中的区域。根据吴玉虎(2008)统计青藏高原(不包括横断山区)的维管植物有222科,1543属和9556种。我国先后出版了《西藏植物志》、《横断山区维管植物》、《青海植物志》等著作。但是,本地区的植物区系研究依然比较薄弱。
|
|
|
截至目前为之,网站已收集中国各地如海南、广东、湖南、香港、澳门、江西、浙江、贵州、云南、甘肃、福建等各地蕨类植物照片数万张
|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国际代码:WUK)的前身为中国西北植物调查所标本馆。标本馆始建于1936年,珍藏有自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采自我国西北、华北、西南等地的植物标本,是我国目前馆藏量最为丰富的植物标本馆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地区收集最全、规模最大、建馆历史最为悠久的植物标本馆。目前已数字化并在本网站上共享的标本资源为34.7万份,包含260个科、2266个属、14347个种或者种下等级。
|
|
|
1993年6月5日,自然之友的几位创始人发起了中国首次民间自发的环境研讨会——“玲珑园会议”。1994年3月31日,自然之友成立协会LOGO,是中国最早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创始人是梁从诫、杨东平、梁晓燕和王力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书院导师梁从诫教授为创会会长,社会文化和教育问题专家杨东平教授为理事长。
自然之友以开展群众性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文明、建立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文化、促进中国的环保事业为宗旨。截止到2008年,自然之友累计发展会员一万余人,其中活跃会员3000余人,团体会员近30家。各地会员热忱地在当地开展各种环境保护工作,多位会员荣获各级嘉奖;由自然之友会员发起创办的NGO(非政府组织)已有十多家。自然之友累计获得国内国际各类奖项二十余项,如“亚洲环境奖”、“地球奖”、“大熊猫奖”、“绿色人物奖”和菲律宾“雷蒙·麦格赛赛奖”等。历经十几年的创立与发展,自然之友成为中国具备良好公信力和影响力的环境非政府组织,为中国环保事业和公民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已成为标志性组织之一。
中国的环保工作主要限于政府主管部门和环境专业工作者,公众的参与程度和意识都比较地低。只有极大地提高全民族的环境识、使环境保护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在公众中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型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在中国实现,神州大地的环境才能得到真正有效地保护,才有可能青山常在、绿水常流。
|
|
|
学校地处陕西关中腹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校园占地面积3012698平方米,环境幽雅,风景秀丽,是学习深造的理想之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植物网,目前已经收集整理学校周围物种1200多种,共计4万余张照片。主要的贡献者是朱仁斌、杜诚等同学。
本站是基于自然博物馆平台(http://www.nature-museum.net)的新版本,目前正处于创建期,欢迎您提供更多的信息。
|
|
|
本站主要用来放置CFH开发组的一些相关资料,以及常用的工具软件网址、资料等等,以及最新的子站实验性的功能。欢迎大家提供意见与建议。
陈建平 2010.4.2
|
|
|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hinese Virtual Herbarium, 简称CVH”网站(www.cvh.org.cn)是在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资助下建立的,其宗旨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快捷获取中国植物标本及相关植物学信息的电子网络平台。中国科学院及其他部委(局)也为网站建设提供相关支持。
CVH建设的目的包括:1. 提供中国植物标本及相关植物学的全面和最新的信息,供专家及一般用户上网查询;2. 为国内同行间交流与合作提供平台,并实现与国际接轨;3.提供政府及民间对植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参考资料;4.促进参与标本馆的现代化管理建设进程。最终目标是把CVH建设成为中国植物标本信息及植物学科的国家型门户网站。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网站自二零零六年初开通以来,访问量(点击率)累计超过二百万次,近期平均点击率达到每天4.4万次、6000人。CVH已经成为国内外同行认知度越来越高的专业网站。
目前CVH网站包含数据库20余个,数据量达3.3TB。参与建设单位(共建单位/成员单位)达20余家,包括中国科学院和地方科学院及一些大学标本馆,基本上包含了我国主要和重要的标本馆。
|
|
|
北平中法大学陆漠克学院植物标本室,国立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和静生生物调查所标本室标本有部分于1950年转入我室。
我馆保存有天津地区、环渤海沿海地区、雾灵山地区、北戴河地区及盐渍土植物等系列标本。同时有中法大学时期和西南联大时期珍贵标本。
馆藏标本3万份。种子植物2.5万份,苔藓植物0.5万份。
|
|
|
安徽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是中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境内山河秀丽、物产丰富、稻香鱼肥、江河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巢湖横卧江淮中部,素为长江下游、淮河两岸的“鱼米之乡”。地跨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流经安徽段俗称“八百里皖江”,以长江、淮河为界,形成了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地域。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地形呈现多样性,全省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以及皖南山区。安徽地处中纬度地带,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安徽兼具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在中国气候区划中,淮河以北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富,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综观而论,安徽气候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安徽省是中医药资源大省,1986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时,安徽的中药资源数量为2508种,位居全国第八;至出版《安徽中药志》第三卷时,安徽的中药资源数量为3482种,已位居全国第六,华东第一。其中地道与优质药材有以下地区和种类分布:皖南有贡菊、宣木瓜、凤丹皮、覆盆子、太子参、粉防己、黄精、宣黄连、山茱萸、吴茱萸、蕲蛇、祁术、蝉花、栀子、殷半夏等;大别山区有茯苓、天麻、皖贝、辛夷、蔓荆子、霍山石斛、潜厚朴、咸秋石、舒术、五加皮等;江淮之间有滁菊、白头翁、木通、天葵、马勃等;淮河以北有亳菊、亳芍、亳桑皮、亳花粉、紫菀、颍半夏、白芷、板蓝根、薄荷、白鲜皮等。民间药有江南牡丹草、断血流、百蕊草、白毛夏枯草、荔枝草、竹节参、六月雪、三叶委陵菜和王枣子等。
此外,安徽有目前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
网站团队根据多年在安徽省各地区和各药材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整合了大部分的安徽药用植物资源图片信息和常用中药材的鉴别知识,为我省中医药教学、科研和中医药知识普及以及其他相关研究人员和中医药爱好者学习提供平台。同时希望也欢迎从事中医药事业的同仁们一起来丰富网站内容,点击左上角的“团队”菜单,再点击“加入团队”按钮。加入成功后,就可以选择自己个人图库中的相关相册共享到网站图库中来。让我们共同来完善安徽中药资源和中药材鉴别成果的数字化整合。谢谢!
网站亲情链接:安徽中医学院数字化药用植物园http://www.nature-museum.net/subsite/Albums.aspx?siteid=ahzyxy;
松潘县药用植物资源:http://www.nature-museum.net/subsite/Albums.aspx?siteid=spxzyzyw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网 http://www.zyzypc.com.cn/
|
|
|
我馆为国内最大的也是最早建立的植物标本馆之一。其前身为建立于1934年的原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和建立于1922年的我国第一个初具规模的生物研究机构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的标本室。现保存有20世纪20至40年代我国早期植物学家蒋英、秦仁昌、王启无、方文培、耿以礼、蔡希陶、陈焕镛、贺贤育等在我国的四川、云南、贵州、及华东、华南等地采集的大量珍贵的标本,以及在这前后一些外国植物学家如Delavay, Courtois, H. Migo, J. F. Rock, Yabe等人在中国各地采集的许多标本,数十年来,几代植物学家历经艰辛,日积月累,经历了白手起家的艰难创业,日本入侵时从南京西迁重庆至战后又迁回的颠沛流离及六十年代的动乱时期,使我馆的标本不断增加并得到了妥善的保存与利用,这些标本在我国近代植物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本馆现保存有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及苔藓植物的腊叶标本近70万份,其中有包括著名的活化石水杉等各类模式标本约6,000份,珍稀濒危植物标本约3,000份,最早的标本采于1830年。另有药材标本2000余份。标本产地遍及全国各省及世界各大洲,以华东地区、台湾和日本的标本为我馆的特色。标本馆中标本的排列顺序:被子植物按照恩格勒系统,裸子植物按照郑万钧系统,蕨类植物按照秦仁昌系统,苔藓植物按克诺斯比-马杰尔系统。
|
|
|
庐山植物园标本馆(LBG)创建于1934年,由庐山植物园第一任主任,我国著名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在创建庐山植物园的同时建立起来的。标本馆成立之初,从1934年10月始就着手收集庐山地区植物标本,到年底就采集植物标本800多号,发现了10多个新记录。到1936年,又采集了750多号,并发现了许多新记录。抗战胜利后,庐山植物园标本馆提供的《森林植物名录》,收录庐山植物1473种,基本将庐山植物调查完备。1937年由冯国楣带队,赴安徽省采集标本,收获甚多。其后,由陈封怀教授负责过标本馆的建设。
现在的标本馆大楼建立于1965年,面积900平方米,也是江西省目前最大的植物标本馆。现保存有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标本16万多份,其中包括珍贵的模式标本500多份。这些标本采自全国,尤其以江西省植物标本收集最为全面。现保存有20世纪20至50年代我国早期植物学家及采集家秦仁昌、王启无、方文培、陈少卿、蔡希陶、冯国楣、郑万钧、胡启明、熊耀国、熊杰、赖书绅、聂敏祥等在我国西南、华中及华东、华南等地采集的大量珍贵标本。标本馆还保存有少量国外标本,如日本、越南、韩国、美国、丹麦、瑞典、新加坡、缅甸、朝鲜、俄罗斯及部分东南亚国家。另有少量种子标本和木材标本。
目前已经数字化的标本有近13万份,其中提供上网数据共享的标本数量有8万份,包括江西省九江森林标本馆的1万份数据。
|
|
|
中国科学院“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论证及其相关问题”专项“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项目“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研究”课题北亚热带片区包含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七个省市。本网站提供样方调查数据管理、物种凭证和鉴定管理、物种编目、项目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等功能,为片区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撑。
|
|
|
KUN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简称,为目前国内第二大植物标本馆。前身为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标本室,系原北平私立静生生物调查所与云南省教育厅合办、由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先生等于1938年创建的国内较早的植物标本室之一,1950年4月昆明解放后,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1953年2月9日再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工作站,直至1959年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正式成立。多年以来,KUN与国内外著名的标本馆及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标本互借、交换等业务关系,在中国乃至世界植物学研究、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植物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截至2011年底,收藏了除藻类以外的植物标本近135万份,是国内收集植物类群最全的标本馆。至今,KUN馆藏量仍然保持着非常活跃的增长趋势。
|
|
|
杭州植物园植物标本馆始建于1956年。经过50余年的发展,目前共采集和交换了国内外正副号标本合计十万余份,馆藏标本年代悠久,保存品相良好。
标本收藏为浙江省维管束植物标本,还有一些华东其它省的标本。蕨类植物:3000余份,裸子植物:800余份,被子植物:66000余份。
已经完成60052份标本的数字化工作。
|
|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标本馆始建于1954年,是目前东北地区标本保藏量最大、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生物标本馆。现藏有各类标本52.1万份。其中,维管束植物标本26万份,苔藓标本12万份,地衣标本3万份,高等真菌标本1.5万份,昆虫标本6万份,病害标本1万份,微生物菌种2.5万株,木材标本1千份及土壤标本2万份。此外还收藏生物分类区系方面的文献资料一万多册。
本馆现有研究人员8人,标本管理人员5人。主要开展植物系统与进化、植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森林病虫害,微生物资源的系统学及应用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建馆以来,37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出版专著8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千余篇。本馆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生物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的重要基地和东亚苔藓植物研究中心之一。
|
|
|
东北农业大学植物标本馆始建于1948年,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的植物标本馆之一。珍藏有1928年代以来采自我国东北、华北等地的腊叶植物标本5.5万余份。其中,种子植物标本4万份,其他标本1.5万份。馆藏虽然不多,但却见证了东北植物标本馆建设的历史,许多著名的植物学家都在此工作过,其中包括刘慎鄂、周以良、傅佩云、王光正、谷安根、王敬立、王战、刘媖心、王薇、张玉良、李书馨、王崇书、朱有昌、郭贵林、邢启妍、于学仁,境外植物学家还有野田光藏、大久保五成和、司克窝尔错夫等,他们采集的部分珍贵标本保存在本标本馆中。
|
|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是著名的老一辈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于1928年创建的,是国内最早的植物标本馆之一。
1926年陈焕镛教授于中山大学任教,1927年4月20日到香港采集,同年创建了中山大学农林植物标本馆。1954年12月由中山大学农林学院改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2003年10月因应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更名,始用现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
华南植物园标本馆馆藏热带亚热带植物标本达100万份,其中有种子植物85万份、苔藓植物4万份、蕨类植物4万份、模式标本近7000份、复份标本10万份,液浸标本6400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馆收藏的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的植物标本占本馆标本的8%。特别有一批菲律宾标本,其本国标本已被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我馆在抗日期间由于将标本转移到香港得以保存完好。本馆收藏最早的标本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华南植物园标本馆非常注重增加馆藏量,除馆内坚持派员到各地采集之外,也积极与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进行交换。在建馆之初,陈焕镛教授就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建立了正常的交换关系,现更扩展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南植物园标本馆于建馆之初就注重科学的管理方法,吸收了美国哈佛大学标本馆以及世界先进的优秀标本馆的管理体制,制订了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法,标本从科、属、种、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条不紊地进行分类管理。在过去无电脑管理的年代,建立了三套完善的卡片系统,可根据植物的名称、采集人、标本号、地区分布等,从三套卡片系统中迅速查到所需的标本。在标本内还附有大量的原始记载、重要专著等文献资料,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成为我馆的二大特色。
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快捷方便的查阅馆藏标本信息资料,华南植物园标本馆于1999年率先在国内实施了标本数字化,并于2009年底完成了植物标本数据库,与全国各大标本馆合作,建立了一套数字标本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
华南植物园标本馆的发展目标是创建一个世界水平的区域性标本馆,宗旨是使馆藏标本极富华南区域特色,使华南及东南亚地区植物标本科属收集齐备,华南尽可能收齐到种,并集齐华南热带亚热带重要科属的全世界标本。
|
|
|
杭州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原杭州师范学院生物系植物标本室)创建于1978年,经何业祺、沈蔼如、毛雪莹等近30年的不懈努力,渐成规模。1993年注册编入《中国植物标本馆索引》,后经国际植物分类协会注册进入国际标本馆网络,国际代号为“HTC”。新标本馆于2003年改建完成,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现有馆藏标本3万余份,,馆藏标本种类包括了华东地区主要种类,其中蕨类植物标本约500份,近200种,隶属于35科,78属(按照秦仁昌(1978)系统排列),裸子植物标本200余份,27种,隶属于7科,19属(按照郑万均(1979)系统排列),被子植物标本近3万份(含各类模式标本40多份),约1800种,隶属于156科,650余属(按照恩格勒(Engler,1964)系统排列)。
|
|
|
东北地区植物,特别是木本植物,标本数量100000份,有模式标本170号。主要采集人有敖志文,程云飞,周以良,黄普华,聂绍荃,Skobortzov,董世林,张韵冰等。
标本以东北植物为主,主要著作《植物研究》,《黑龙江植物志》(1,3,4);《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
|
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代码HGAS)前身为1959年建立的中国科学院西南分院贵阳工作站植物标本室,1963年转归刚建园的贵州省植物园,其时拥有贵州境内各地植物标本约3万号近5万份。1980年转归新建的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至今,隶属于贵州科学院。现为贵州省植物标本收藏规模最大的标本馆,藏有腊叶标本近20万份,其中贵州种子植物标本占大多数,另有蕨类植物标本55科约900种1万5千余份。馆藏模式标本100余种250余份。此外,还有部份广西、四川、云南及国外标本。目前全部馆藏标本保存质量较完好。主要采集人(队)有:黔北队、黔南队、毕节队、荔波队、安顺队、贵阳队、贵州队、张永田、曹子余、简焯坡、张秀实、党成忠、李永康、袁家谟、王培善、陈谦海、黄德富等。目前已数字化的植物标本信息记录有3万余条(号),包括蕨类植物55个科945种近9千余条记录、裸子植物8个科43种4百余条记录、被子植物120个科3,165种2万余条记录,并有对应的标本数码照片3万余张。
|
|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标本馆始建于1956年,主要收藏湖北及华中地区植物标本。现馆藏模式标本约200份,蕨类植物标本5100份,裸子植物标本2700余份,被子植物标本191500份;主要采集人包括陈封怀,李洪钧, 黄仁煌,王映明,赵子恩,汪前生,吴金清等;采集队有湖北西部植物考察队,神农架植物考察队,中美神农架植物考察队等。标本馆主要论著有中国水生维管束植物图谱;湖北植物志1-4卷;中国植物志34(1);神农架植物;湖北植物大全等。
|
|
|
湖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HUST)是一个主要以收集苔藓、蕨类植物标本为特色的小型植物标本馆,前身为湖南省湘潭师范学院植物标本室,成立于1982年。标本馆现有标本保藏室3间,标本制作室1间,标本鉴定室1间,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现存腊叶植物标本7万余份(袋)(其中苔藓植物标本5000余袋,蕨类植物标本26000余号50000余份,种子植物标本12000余号20000余份) ,其中蕨类植物腊叶标本馆藏量名列全国前列,涵盖《中国植物志》2-6卷记载的中国蕨类植物的96%的科、80%的属及70%以上的种类。目前,已经实现了35000余号维管植物标本的数字化
|
|
|
广西中医药研究所植物标本馆始建于1959年,经过方鼎、覃德海、罗金裕、万煜、陶一鹏、梁乃宽,陈秀香、覃方思、高成芝,沙文兰,严克俭等几代人的努力,主要收集了广西区内各地的药用植物标本。目前标本馆共藏有腊叶标本5万5千多份,其中各类模式标本就达1100份;主要收集的科有:姜科、苦苣苔科、爵床科、秋海棠科、忍冬科、茜草科、桑寄生科、七叶一枝花科等,其中蕨类植物2千多份,裸子植物2百多份,被子植物5万2千多份,此外,标本馆还收集有药材标本约1千6百多瓶。本馆馆藏的腊叶标本质量高,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目前所有腊叶标本已全部实现数据化。
|
|
|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馆(国际编码HIMC)始建于1958年。经过近五十年的建设,本馆具有一定规模,并被列入《世界植物标本馆名录》(INDEX HERBARIORUM)中。
目前馆内收藏植物标本约11万号,馆藏模式标本50份,中西文有关图书资料5000余册。本馆与国际上的二十多所大学及研究所有长期的学术交流和业务往来,并多次接待来自国内和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蒙古等国的专家学者。
经过内蒙古大学“211工程”建设,特别是近2年来,学校出资50余万元更换了现代化的标本柜及其配套设施,植物标本馆建成了一个集植物标本与图书资料相互配套以及计算机数字化管理的一体化的教学、科研基地。本馆已成为内蒙古最大的植物标本信息库,对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的植物分类和区系研究,乃至对蒙古高原和中亚植物区系的研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
|
本馆是一个具有内陆荒漠干旱区区域特色、涉及生态学和地理学两大学科,集合相关基础研究、标本保藏与科普教育基地的多功能科学博物馆。
本馆于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队的工作基础上建立。自1956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成立,即开始以新疆为代表的中国内陆干旱区生物、土壤标本采集、馆藏,迄今已有53年历史。馆藏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等多学科标本约12万余号,是我国西北地区馆藏标本种类、数量最多的综合性标本馆之一,在国际、国内均具有典型的区域代表性。
现藏于本馆、我国现今仅存的两份盐桦标本(Betula halophila Chi ng ex P. C. Li)为新疆植物特有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采于新疆阿勒泰县境内,极为珍贵。采集编号为2956的拟百里香(Thymus proximus Serg.)标本为综考会刘慎鄂先生1931年7月30日采于新疆迪化白杨沟,是本馆所收集的最为久远的标本。在馆藏的标本中,还有数十号模式标本和许多单型科、属及少型科、属的物种标本;此外还包括特有物种、国家级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标本近200种。先后研究发表有关专著33部,论文70余篇;有关获奖成果40多项。
|
|
|
馆藏植物标本3600余种,28000多号,包括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0多种,如人参、珙桐、太行花、天麻、猬实、银杏、连香树等,著名的四大怀药牛膝、地黄、菊花、山药等也珍藏在本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对河南的经济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
|
|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1990年,其前身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生物系——创建于1920年11月的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生物系。
学院历史悠久,先后经历原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国立中央大学植物学系、动物学系,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国立南京大学生物系等历史沿革;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另一个源头为金陵大学生物系。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时,国立南京大学生物系与金陵大学生物系合并为南京大学生物学系。八十余年沧桑变迁,学院名称虽屡经更迭,但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勤奋进取的治学传统却是绵延不断,一脉相承。
标本馆收藏全国各类植物。其中华北,东北,华南,四川和西藏的标本较多。禾草类和竹子标本及藻类最丰富。 标本主要来源是华东的禾本科和藻类.。田兴军,张立新 (86)025/5271117
|
|
|
沙生植物
站长: 屈志强
最后更新:2012年7月16日
|
|
|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东北部,介于北纬32°06′~33°09′,东经102°38′~104°15′之间,幅员面积8 608.37km2,人口约7万余人。辖域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为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为岷江、涪江源头。境内河溪纵横、雨量充沛,地形复杂。区内自然资源丰富,药用植物种类繁多。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复杂多变的小气候区域,适宜多种中藏药材生长,特别是高原名贵药材的生长。野生药材资源丰富、品质优、分布广,被誉为“天然药库”。据初步调查松潘地区药用植物资源1000余种,常用中药400余种。其中道地药材川贝母、大黄、川赤芍、冬虫夏草、川木香川黄柏、秦艽和厚朴等驰名中外。网站团队根据近年的调查研究情况及拍摄的照片把松潘县药用植物资源数字化,希望能和更多对松潘县药用植物或是植物资源感兴趣的朋友和学者等共同分享。也希望大家在分享之余为松潘县药用植物资源网的进一步完善尽一份力,在此感谢!
网站亲情链接:安徽中医学院数字化药用植物园:http://www.nature-museum.net/subsite/Albums.aspx?siteid=ahzyxy;安徽省中药资源及中药材鉴定网站:http://www.nature-museum.net/subsite/Albums.aspx?siteid=ahzyzy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网 http://www.zyzypc.com.cn/
|
|
|
蝴蝶生态
站长: sunwenhao90-孙文浩
最后更新:2012年6月25日
正在搭建中的中国地区蝴蝶生态图鉴,致力于整理中国地区蝶类影像,包括:
·蝶类生态影像
·蝶类标本影像
·蝶类生活史影像记录(包括卵、幼虫、蛹)
加入我们,一同记录中国蝴蝶生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站长联系方式:QQ:653237880 Email:sunwenhao-1@163.com 蝴蝶·昆虫QQ群:155855567
|
|
|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生物标本馆作为目前收藏、保存青藏高原这一特殊区域的生物标本数量最多、种类最全、馆藏最丰富的标本馆,其独有的青藏高原特色,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无可替代的,可谓高原生命科学宝库。
始建于1962年,经过40多年来我所老、中、青三代科学家不畏艰险、流血流汗甚至以生命为代价的不懈努力,使我馆生物标本收藏量已达44万份。其中植物标本正份24万份,副份4万份。
|
|
|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四川都江堰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简称华西园)筹建于1986年,成立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都江堰市(原灌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以杜鹃资源引种、驯化以及珍稀、濒危、特有植物资源保育与科普展示为主要特色。
华西园地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主园区龙池基地年均温8.5-10.9℃,极端最高温28℃,极端最低温-12℃,年降水量1800毫米,年均湿度87%;地带性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区系处于横断山脉植物区系向华中植物区系的过渡带。
华西园以收集、保存、研究横断山与东喜马拉雅地区杜鹃花属植物、珍稀濒危植物以及药用与观赏植物为主要目标,兼顾其它具有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的重要资源类群。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华西园引种栽培野生杜鹃种类与数量位居亚洲第一,收集保存活植物2000种以上,初步建成了亚洲地区规模最大、保存野生杜鹃原始种类最多的杜鹃专类园。
华西园已建成露地定植区15公顷,露地苗圃5公顷,保护地1200平方米。保存野生杜鹃300余种,包括蓝果杜鹃、大王杜鹃、棕背杜鹃、树形杜鹃、凸尖杜鹃、巴郎杜鹃、黄杯杜鹃等珍稀种类,现有苗木超过20万株;引种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7种,繁殖8000余株;批量化保存树蕨、云南红豆杉、西藏云杉、喜马拉雅长叶松、峨眉冷杉、四川红杉、水青树、珙桐、连香树、圆叶玉兰、五小叶槭、夏腊梅、天师粟、滇牡丹、桃儿七等100余种珍稀植物。
|
|
|
大四川地区(包括重庆)幅员57万平方公里,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甘孜州高等植物》记载甘孜州高等植物5223种,《四川攀西种子植物》记载攀西地区种子植物约6000种,《峨眉山植物》记载峨眉山高等植物3703种,易思荣统计金佛山野生种子植物4093种。据Flora of China的分类处理,四川仅种子植物就有约1万1千种(包括变种和亚种)。从1979年开始编撰的《四川植物志》的完成至今依然遥遥无期,希望中国植物分类学家尽快完成《四川植物志》。
方文培教授1899年12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忠县,《四川植物志》首任主编,于1937年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后,来到四川大学任教。此后40多年中,他的足迹踏遍四川的山山水水,先后完成了《峨眉植物图志》、《中国植物志》(槭树科和杜鹃花科等)等影响巨大的著作,共采集了11万多号、50余万份标本,发现并命名植物新种100余个。为此,他被誉为“当代全面详实掌握四川植物资源的第一人”。
|
|
|
教你认植物
站长: 精思入神
最后更新:2012年6月7日
本网站目前属于一个技术测试网站!内容都是临时性的,不可当真!抱歉!
《教你认植物》光盘是中国科协科普专项资助的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得到了标本馆同仁和许多同学的鼎力支持。陈彦生老师在工作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方便,并提供了自己课题组野外考察所拍摄的大量珍贵照片。吴振海、黎斌、常朝阳、郭晓思等老师也提供了大量自己拍摄的照片,贵州的陈翔老师提供了部分贵州植物的照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图鉴网” 杜诚、郭小刚等同学又补充了许多常见植物的照片。使得光盘包含的植物物种数量达到了1000多种,实现了原定的目标。
物种的鉴定主要由吴振海老师完成,黎斌老师做了校对。杜诚、郭晓刚、吴兰芬、牛忠磊、张婷等同学查阅了植物志等资料,补充了植物的介绍资料。彭东梅同学为光盘做了精彩的配音,王惠同学在动画设计上也提供了帮助。
真诚感谢以上的老师同学,他们为光盘付出了大量智慧和汗水。由于任务重时间紧,难免缺憾,如有谬误,责任尽在于我,并欢迎广大读者的指教。
网 址 :http://teach.plantlib.net
|
|
|
|
|
|
福州植物图志
站长: 长安山人
最后更新:2012年5月24日
福州植物。
|
|
|
鹞落坪植物
站长: 汪文革
最后更新:2012年5月24日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1年12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被接纳为中国人与生物圈成员,是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建设管理的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皖鄂两省三县(岳西、霍山、英山)交界处的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境内,介于东径116°02′20″~116°10′53″、北纬30°57′20″~31°06′10″之间,面积为123平方公里。
保护区属典型的北亚热带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区系复杂,生物资源丰富,几乎囊括了大别山所有的生物种群和植被类型,保存有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和一批珍稀、古老孑遗物种。森林植被类型可粗略分成常绿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灌丛、草丛、人工植被等8个植被类型(亚型)和35个群系组。初步调查有2000多种高等维管束植物, 200多种大型真菌,18种两栖动物,25种爬行动物,129种鸟类,兽类40种,约5000余种昆虫。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就有40多种,安徽省重点保护植物32种,动物34种。大别山区特有植物20余种,中国特有属14个。常用中药材有300余种。素有“绿色宝库”、“植物基因库”、“天然动物园”、“百草药园”、“频危动植物避难所”之美誉。
|
|
|
高黎贡山源于西藏 念青唐古拉山脉,自北向南横亘在云南西部中缅边境地区,它的东面是怒江(萨尔温江)大峡谷,西面是伊洛瓦底江。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高黎贡山中南段保山市的腾冲县、隆阳区及怒江州的泸水县辖区内建立了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总面积124459公顷,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北段的怒江省级保护区并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北迄西藏,南北长约400公里,总面积达40.55万公顷的云南省最大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它北高南低,最高海拔5128米,最低海拔720米。它以其独特的地理地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和“世界雉鹊类的乐园”。1992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把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列为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确定了17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全球意义的关键区域,其中高黎贡山是首要区域——横断山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494870.htm
|
|
|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巴林右旗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8°18′--118°55′,北纬43°59′--44°27′,总面积100400公顷。保护区于1997年经巴林右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8年晋升为自治区级,是一个以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本区地处大兴安岭山脉的阿尔山支脉,地貌类型属中山山地,最高峰乌兰海拔1997米,区内自然景观复杂,以森林为主,集森林、草原、湿地等多种景观为一体。由于保护区位于草原向森林、东亚阔叶林向岭北泰加林的双重过渡地带,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代表性和特有性,为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的最典型地带,据初步调查,区内有野生维管束植物85科319属665种,有哺乳动物6目14科37种,鸟类17目46科148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大鸨、大天鹅、鸳鸯、黑琴鸡、蓑羽鹤、马鹿、猞猁、斑羚等28种,尤以马鹿、斑羚的种群数量较大,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另一方面,由于本区地处草原与森林过渡地带,生态系统脆弱敏感,一旦破坏,恢复难度较大。保护区位于西辽河一级支流西拉沐沦河上游,是西辽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之一,境内查干沐沦河流域还是契丹族的发祥地,至今尚留有辽代庆州城遗址、辽怀城遗址、辽庆陵、辽怀陵、金代边堡、罕山辽代祭祀遗址等文物古迹,均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该保护区2000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被国际鸟类联盟确定为世界重要鸟区,200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为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有乌兰坝河、二林坝河、沙艾河、白其河、北吐河、罕山河、阿尔善河、海青河、岗根河等20来条河流,是西拉沐沦河主流查干沐沦河的源头。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10207.htm
|
|
|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的文县、武都县。1963年建立。面积9.1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珙桐等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国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三个重点保护区之一,甘肃省唯一具有北亚热带生物资源的自然景观区。
|
|
|
桂西南毗邻越南,接壤云贵高原。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孕育了大量珍贵中药材、观赏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本站以微薄之力,探索桂西南,记录新发现,为《自然博物馆》添砖加瓦。
|
|
|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悠长的历史的是校园内茂密的植被和许许多多的参天古树。为了生活在其中的老师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片校区内形形色色的植物,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同学和在之江校区生活的光华法学院的同学共同开展了浙江大学之江校区植物命名挂牌活动,由此之江校区的校园植物调查拉开了序幕。
|
|
|
雷州半岛植物
站长: 林广旋——emangrove
最后更新:2012年5月21日
雷州半岛地处于中国大陆最南端,东为东海西为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相望,半岛沿海岸线长1500多公里,岛屿众多,滩涂广阔。该区域为热带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气候湿润,植物资源丰富,种类兼具大陆与海南岛特色……
|
|
|
天津鸟会
站长: 莫训强nemo
最后更新:2012年5月21日
分享
天津观鸟会鸟友们观鸟的动人故事
鸟儿们的精彩瞬间和美丽倩影
呼吁
爱护鸟类
呵护自然
2012年,让我们一起去看鸟吧~
首页——网站联盟——天津鸟网——团队加入我们——加入我们——加入团队,即可申请加入。
加入成功后,团队成员可以自己建立相册并上传照片;可以选择个人图库中的相册共享到子站图库;共享的相册可以随时取消共享。
共享相册的方法是:上传相片到自己的个人相册,然后进入天津鸟会子网,“团队-加入我们”-“成员管理”-“站内相册”,即可选择需要分享的相册,分享到 天津鸟会子网。
浏览图片无需注册;上传和管理图片、发表评论则需要注册。
|
|
|
多浆植物
站长: 成雅京
最后更新:2012年5月21日
|
|
|
|
|
|
|
|
|
达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蒙古高原东北部,是以保护珍禽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400平方公里,其中湿地3253平方公里;草原4083平方公里;沙地64平方公里。达赉湖自然保护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鹤类基金会”、“国际鸟盟”、“世界自然基金会”、“拉姆萨尔湿地组织”、“湿地国际”等组织和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1994年经中、蒙、俄三国政府协定,成立了由中国达赉湖自然保护区、俄罗斯达乌尔斯克自然保护区及蒙古国蒙古达乌尔自然保护区组成的“CMR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达赉湖保护区2001年1月加入澳大利亚—东北亚涉禽迁徙网络;2002年1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2年11月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区,在全球自然保护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
|
|
贺兰山植物
站长: 胡天华
最后更新:2012年5月21日
贺兰山
|
|
|
|
|
|
|
|
|
北京山花
站长: 陈红岩
最后更新:2012年5月21日
|
|
|
|
|
|
|
|
|
|
|
|
山口国家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是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类型保护区之一,1993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1994年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1997年5月与美国佛罗里达州鲁克利湾国家河口研究保护区建立姐妹保护区关系,2000年1月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
|
|
|
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广西桂林市的北部,地处北桂林旅游区的中心,周边分布有兴安县的灵渠、乐满地、华江超然派,资源县的八角寨国家森林公园、国家丹霞地质公园,资江、五排河漂流,龙胜县的龙胜温泉、龙脊梯田等众多著名景区。保护区区域面积17008.5公顷,已被列为中国1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中国14个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1998年猫儿山保护区加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0年被命名为“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是目前全国十四家广西唯一的“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生态教育基地”。2004年6月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2005年被命名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
|
|
|
华北地区以及相邻省市区的植物与植物群落调查所遇到问题的交流平台,信息共享,成果发布,人才流动,外来种鉴定与检测。
|
|
|
|
|
|
神农架是中国内陆唯一保存完好的一片绿洲和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的一块绿色宝地。它所拥有的在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富特色的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动植物区系成分丰富多彩,古老、特有而且珍稀。苍劲挺拔的冷杉、古朴郁香的岩柏、雍容华贵的桫椤、风度翩翩的珙桐、独占一方的铁坚杉,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金丝猴、白熊、苏门羚、大鲵以及白鹳、白鹤、金雕等走兽飞禽出没草丛,翔天林间。一切是那样地和谐宁静,自在安详。这里还有着优美而古老的传说和古朴而神秘的民风民俗,人与自然其同构成中国内地的高山原始生态文化圈。
|
|
|
花坪自然保护区简介
一、花坪保护区概况
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桂林市的西北部,属南岭越城岭山系西南支脉的一部分,属中山地貌类型。地跨桂林市临桂、龙胜两县,距桂林市68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9′07″—109°58′10″,北纬25°28′55″—25°39′15″,最高海拔蔚青岭1807米。保护区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4℃。
花坪保护区是全国第一批、广西成立最早的自然保护区。1991年11月被批准纳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植物活化石——银杉最先在这里发现并命名,以珍稀孑遗树种银杉及典型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
保护区总面积15133.33公顷(22.70万亩),其中属龙胜县范围内的面积为5266.77公顷(7.90万亩),属临桂县范围内的面积为9866.66公顷(14.80万亩)。保护区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大区域,核心区面积4891.30公顷、缓冲区面积3668.10公顷,实验区面积6573.9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8.22%。
保护区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根据2008年综考资料表明:
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 208科689属1505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84属180种、裸子植物7科11属14种、被子植物159科594属1311种(双子叶植物139科467属1094种、单子植物20科127属217种)。其中栽培科3个科、栽培属22属、栽培种30种,故野生维管束植物 205科667属147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分别是银杉、南方红豆杉和伯乐树。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4种,分别是金毛狗、华南五针松、福建柏、篦子三尖杉、鹅掌楸、闽楠、任豆、花榈木、半枫荷、红椿、伞花木、马尾树、喜树、香果树。这些植物多零星分布,居群数量较小,分布范围狭窄,生境多样性。
保护区脊椎动物共有5纲27目91科206属315种,其中鱼纲3目8科17属20种;两栖纲2目9科15属40种;爬行纲3目13科39属58种;鸟纲11目40科96属136种;哺乳纲8目21科39属46种。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雕、林麝、豹、白颈长尾雉4种。二级的有大鲵、细痣疣螈、虎纹蛙、草鸮、斑头鸺鹠、褐林鸮、领鸺鹠、黑冠鹃隼、赤腹鹰、苍鹰、蛇雕、灰背隼、燕隼、红隼、白鹇、勺鸡、红腹锦鸡、红腹角雉、褐翅鸦鹃、小鸦鹃、地龟、山瑞鳖、鸢、蓝翅八色鸫、青鼬、水獭、苏门羚、藏酋猴、小灵猫、穿山甲、水鹿、大灵猫、猕猴、黑熊、斑林狸35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75种,占广西区公布的147种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的51.0%。
保护区现有在职职工35人,护林员39人,设有行政科、保护管理科、派出所、经营管理科、科研宣教科、财务科共6个科(所),以及安江坪、大岩、红滩、粗江和宇海共5个管理站。
保护区管辖区域涉及两县,即临桂、龙胜县,三乡(镇),即黄沙、宛田乡、三门镇。保护区境内有宇海村、花坪村,周边社区有临桂县的黄沙村、陶善村、平水村、中江村、楠木村,龙胜县的大地村、鸡爪村、古坪村、大罗村,共11个行政村,56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10457 人(其中境内花坪、宇海两村645人)。
二、历史沿革
1954年,广西植物研究所发现了花坪这片亚热带原始森林,采集了一千多号植物标本,首先在红岩山麓发现了活化石植物银杉,轰动了世界植物界。
1957年成立花坪经营所、吊棚经营所,前者属龙胜县,后者属临桂县分别管辖。
1958年下半年花坪、吊棚两个经营所合并,改名为花坪林场,隶属桂林地区林业局领导。
1961年10月18日,自治区科委根据广西植物研究所的提议,要求建设相应的管理机构。同年11月29日,区党委下文同意成立“广西花坪林区管理处”。
1971年,广西区革委会下文下放广西壮族自治区花坪林区管理处给龙胜县接管,同年龙胜县接管并成立“龙胜各族自治县花坪林区管理站”。
1973年12月15日,将花坪林区收复隶属于区科技局管理,设立“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由区科技局和桂林地区实行双重领导,定有事业编制13人。
1978年3月1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建立健全保护区的管理机构。
1980年8月22日,将花坪自然保护区划归林业部门管理,管理、管护以林业部门为主,科研以科委为主。
1980年8月22日以后,自治区林业局委托由桂林地区(现桂林市)林业局代管。
2000年8月30日,将“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更名为“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更名后,单位性质、隶属关系、经费形式、机构级别等沿旧制不变。
|
|
|
This is a website to observe and catalogue the plant diversity in Fukuoka, Japan.
|
|
|
秦巴山区属暖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气候区,自然条件多样,自然资源丰富,景观垂直分布明显,是我国的天然植物种质资源宝库,也是我国最大的“基因库”之一。本站主要目的是开展植物标本采集、整理和数字化,尤其是重要种质资源标本采集与数字化并建库;汇交、规整各部分资源数据;建立分布式和集成式的,集专业性统计查询、区域空间查询和分类查询为一体的秦巴山区植物生态群落和按功能属性分类的野生经济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共享服务系统。
|
|
|
踏遍云南的山山水水:认植物,赏美景;享受美食,了解风情。
生活在云南,就是生活在多样性之中。
认识云南,就要认识植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民族多样性......
|
|
|
浙江植物
站长: 张芬耀(寻雨)
最后更新:2011年11月22日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省会杭州。浙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市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全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占全省总面积70.4%。主要山脉自北而南分别有怀玉山脉,天目山脉,括苍山脉。
本站收集浙江省分布的野生植物和常见的栽培植物。目前,全省共有维管植物4900余种,蕨类植物500余种,种子植物4400余种。
|
|
|
金佛山处四川盆地南缘渝黔交界地带大娄山东端北坡,地形平缓,为发育成片的喀斯特残丘。最高峰风吹峰海拔2251米,为渝东南最高山峰。是綦江水系和乌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坡有柏枝溪,北坡有大溪河。中亚热带湿润气候。自然带垂直分布明显,自然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具有复层林特征,多古老树种,有第三纪孑遗植物银杉,还有珍贵植物珙桐、刺梭椤、南方铁杉、粗榧、银杏、华南栲以及闻名的金佛山特异方竹,金佛山素有植物王国之称。
|
|
|
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磐安县,2002年7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国内唯一以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东部药用植物野生种或近缘种的重要种质资源库。保护区总面积4558h㎡,其中核心区1196公顷,缓冲区1114公顷,实验区2248公顷。大盘山主峰海拔1245米。
|
|
|
黄土高原位于北纬33°41′-41°16′,东经100°54′-114°33′,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地处我国中部,四周高山环绕,区内多为千米以上的黄土丘陵,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范围包括山西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部、陕西中部和北部、甘肃省陇东和陇中地区、青海省东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河南省的西部丘陵地带,含7省(自治区),286县(市),总面积62,.7万平方千米。辖区内植物种类达3000种以上,本网站初期收录植物照片主要来源于陕西和宁夏,不到1000种,还请广大网友多多支持。
|
|
|
漳浦县大山苗木场,以“创新、求实、开拓、进取”为理念,大胆引进新、优、特树种,在本地进行实践栽培。遵循“优留劣汰”的规则,寻求培育闽、粤、桂三省适生的优良绿化树种、经济价值高的珍贵树种、见效最快的用材树种。同时,在培育国家保护濒危树种、乡土树种方面,不懈努力,积极推展。总之,站在林业行业前沿,培育具有新、优、特之特点的特色苗木。主要品种有:
▲ 珍贵树种:红豆杉、红豆树、沉香、檀香、金丝楠木、刨花楠、红润楠、格木(铁木)、柚木、降香黄檀(海南黄花梨)、印度紫檀、铁刀木、铁力木、蚬木、缅茄......
▲ 速生用材树种:团花树(黄梁木)、任豆树、顶果木、湿地松、黑木相思、卷荚相思.
▲ 珍稀、耐寒树种:红豆杉、青钱柳、互叶白千层(澳洲茶树)、峨眉含笑、深山含笑、竹柏、罗汉松、观光木、乐昌含笑、马褂木、红翅槭、红花荷等(均可耐零下10℃以下)。
▲乡土树种:无患子、枫香、木荷、台湾相思、大叶香樟、三角梅(叶子花、九重葛、勒杜鹃)、夹竹桃、海红豆、仁面子、海南菜豆树等。
▲ 绿化新品种:澳洲火焰木、澳洲茶树、无忧花、串钱柳、红千层、幌伞枫、无患子、重阳木、小叶杜英、大叶香樟、小叶榄仁、铁刀木、红绒球、红花继木等。
▲ 种子类:湿地松、台湾相思、无患子、马占相思、厚荚相思、凤凰木、枫香、柠檬桉、相思红豆、海红豆、任豆树等。
▲ 药用、香料植物:无患子、沉香、青钱柳、互叶白千层、千层纸(木蝴蝶)。
|
|
|
|
|
|
木论保护区
站长: 山林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1日
|
|
|
安徽植物
站长: 赵鑫磊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1日
安徽地处中国东南,皖北以平原为主,皖西有大别山山脉,皖南有九华山山脉、黄山山脉、天目山山脉,皖中为沿江平原,地形的复杂与环境的多变造就了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本网站主要收集在安徽各地进行野外考察及旅游所拍摄的植物照片,欢迎朋友们加入。谢谢!
|
|
|
鄂西北植物
站长: 巴山溪水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1日
|
|
|
麓山红叶
站长: 陈三茂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1日
|
|
|
碧水丹霞
站长: yanyh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1日
1928年,冯景兰先生将我国粤北仁化县分布的第三纪红色砂砾岩层由于流水、风力等风化侵蚀形成的堡垒状的山峰和峰丛、千姿百态的奇石、石桥和石洞这种独特的地貌景观命名为丹霞层。1938年,构造地质学家陈国达把这种红色岩层上发育的地貌称为“丹霞地形”,并把这种地形作为判断丹霞地层的标志。1977年,地貌学家曾昭璇第一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学术语来使用。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中国已发现丹霞地貌790处,分布在26个省区,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
|
|
本站以四川省食品药品学校植物园植物以及实习基地(峨眉山等)为主,同时收录相关地区的植物。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朋友一起来丰富网站内容。请点击左上角的“团队”菜单,再点击“加入团队”按钮。加入成功后,团队成员可以选择自己个人图库中的相关相册共享到网站图库中来。相册加入后作者可以随时取消共享。
|
|
|
东北植物
站长: 黄彦青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1日
本站主要介绍东北地区植物,旨在引导植物爱好者以及广大学生普及植物学知识。
本站将陆续上传huangyanqing工作和野外考察中拍摄的所有植物图片;本站也将上传和共享团队其他成员的图片。欢迎鉴赏并留下您宝贵意见。
|
|
|
丽水植物分站
站长: banli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1日
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闽两省的结合处,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植物资源丰富。辖莲都区、龙泉市及景宁畲族自治县、缙云、青田、遂昌、云和、庆元、松阳七县,是浙江省面积最大而人口最稀少的地区。
|
|
|
收集南开大学及其周边植物图片
服务广大师生和植物爱好者
鉴定、学习、展示、交流
爱植物,从身边做起
|
|
|
中国各地浆纸林基地及其附近的次生林、人工林植物调查
|
|
|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西北张家口地区的蔚县和涿鹿两县境内,东与北京市门头沟区和保定地区的涞水县接壤。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28公里,总面积21833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禽褐马鸡。
小五台山地区植被类型为夏绿阔叶林,由于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异显著,植被、土镶、垂直带谱比较完整,植被群落类型多。但近200年来的连续开发,植被屡遭破坏,原始森林荡然无存,现均属天然次生植被。1983年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其面积为22107公顷,2001年12月升级为国家级紫耳保护区。
小五台山地区植物种类繁多,高等植物约有674种,其中木本植物185种,草本植物622种。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植被垂直带谱分布明显。
小五台山峦林密,怪石林立,水草丰盛,洞穴棋布,为各种动物繁衍生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人为干扰少,动物资源丰富,初步调查有动物137 种,其中两栖类2种、爬行类7种、鸟类96种、哺乳类32种。有世界珍禽褐马鸡、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二级保护动物斑羚,还有猫、孤、狍、獾等。此外,昆虫资源丰富,计有1500余种。
|
|
|
镇坪草药
站长: 陈军9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1日
镇坪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的东南端大巴山北缘,东与湖北省竹溪县接壤,南与重庆市巫溪、城口毗邻,西北与本省平利县连界,位于陕、鄂、渝二省一市交界处,是我国北亚热带与暖温气候交汇和过渡地带,植被茂盛,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孕育着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是我国著名的“天然药库”,素有“巴山药乡”之称。
|
|
|
新加坡植物网
站长: 不乖书生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1日
主要收集热带植物 以新加坡植物为主.新加坡虽小 但却是典型的热带国家 新加坡在保留了很多原始热带雨林的基础上 又从世界各地积极引进多种观赏植物.此网站目的就是为了向世界展示新加坡植物的无限魅力.也供专业人士参考,如有鉴定错误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
|
|
淮南植物
站长: 徐志芳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1日
我是搞中药的,对植物很感兴趣,希望大家多多指导。
|
|
|
神农摄绿
站长: 刘兴江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1日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东连保康、谷城县, 南临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毗邻。房县古称“房陵”,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得名。房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有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全国著名的“木耳之乡”、 “黄酒之乡”。
建立神农摄绿网站,旨在为爱好房县的志士提供一个交流场所,为房县原生态建立一个样本库,以供房县进一步发展开发提供原始资料。
欢迎你到房县来!
|
|
|
祁阳
站长: 祁阳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1日
|
|
|
本站主要内容为园林植物相关图片,所含植物多拍摄于东北长白山地区、长春市、沈阳市等;中部河南省;南部江苏南京、福建福州等地。
|
|
|
|
|
|
广西大学植物
站长: 阿科-林建勇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1日
本网站主要展示广西大学校园和植物学、树木学野外实习基地的植物图片,以及校园周边植物,为学校师生和植物爱好者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倾听荒野之声,领略自然之美。
|
|
|
|
|
|
福建省观鸟会,全称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是在福建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领导下的非盈利性的环保社团组织(二级协会)。2004年2月12日在第四届福建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议上经选举表决通过设立,并于2004年3月5日通过福建省民政厅社团办正式批复,社团登记号为2167—7。
福建省观鸟会的宗旨:在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领导下,组织和动员社会各届力量,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性的观鸟活动等野外生态观测方式,提高全省人民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鸟类的意识,提高公众自然科学素养;积极促进同国内外鸟类保护组织的交流与合作,致力于保护野生鸟类及其栖息地的宣传,促进野生鸟类保护科学技术的发展,拯救珍稀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福建省观鸟会主要面对福建省开展工作,现有遍布全省的会员1100多名,并在不断的增加中,主要由及社会各界自然生态兴趣爱好者等环保人士组成。我会也在积极协助福建省其他地级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成立观鸟会,各地区自然爱好者如愿意成立相关组织,可与协会联系协助事宜。
福建省观鸟会网站:www.fjbirds.org,专用邮政信箱:福建省福州市01A-226信箱(邮编:350001),电子信箱:fjbirds@126.com,会员QQ群:10674151(正式会员和资深鸟人交流群),新鸟人QQ群:37518028(建议新到协会的朋友先到这个群),协会电话:18906916810,联系人:刘芳秘书长。
协会第一\二届会长:杨金(紫啸鸫)
协会第三届会长:高川(浮光掠影)
引自:http://www.fjbirds.org/bbs/viewthread.php?tid=6803&extra=page%3D1
|
|
|
|
|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简称热林中心)是我国从事热带南亚热带森林培育和可持续经营科学研究的试验示范基地。
|
|
|
|
|
|
呼伦贝尔草原
站长: 陈宝瑞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1日
|
|
|
|
|
|
高原植物很美!
|
|
|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成立于1963年,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乌兰察布东路120号。在内蒙古多个地区设有野外数据观测站,第一时间为广大朋友带来内蒙古大草原的动态。
|
|
|
东北林业大学
站长: 刘志理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1日
|
|
|
丽娃草木
站长: 葛斌杰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0日
丽娃学子,丽娃草木
|
|
|
绿色营
站长: poaceae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0日
绿色营背景
1996年夏天,为了保护滇西北的一片原始森林和林中生活的滇金丝猴,一群热爱自然的年轻人在环保作家唐锡阳、沈孝辉的带领下,踏上了远赴云南的路。这便是第一届大学生绿色营。
唐锡阳的美籍妻子马霞同样也是绿色营的发起人之一。在她身患癌症、生命弥留之际,还坚决支持和鼓励他的丈夫远征云南。并第一个拿出一万元,启动了绿色营的行动。就在绿色营出发的当天早上,马霞永远的离开人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绿色营送行。而她的伟大精神和在绿色营开营仪式上做的那番讲话,将永远影响和感染着每一届绿色营营员。
在宋健和中央许多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支持下,在环保界、科学界、舆论界的大力支持下,第一届绿色营取得了很大成功,保住了这片原始森林及林中的滇金丝猴,更重要的是这批年轻人受到了锻炼,找到了大学生参与环保的一种模式,所以以后绿色营每年都办,每年选拔一批关注环保的大学生,每年选择一个环保焦点,每年选择一个有典型意义的地方。
www.greencamp.org.cn
|
|
|
There are full of colorful views on this planet, as well as these mysterious creatures infinitely evolving and deliverying their diversity. Plants like adorable fairies massively cover every corner of our world! Elaeagnus is one of them, we are one small group of the people who contribute their energy and passion to biodiversity and biology conservation! all species relevant to Elaeagnus are our interest and your advices and comments are specially welcomed here!
|
|
|
湖南古属荆楚之地。位于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地域在洞庭湖以南,故名。境内最大河流湘江贯穿南北,简称湘。湘江流域曾盛植芙蓉(莲花),唐代诗人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诗中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故又有“芙蓉国”之美称。湖南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之间。东以幕阜、罗宵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武陵山、雪峰山与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省界极端位置,东为桂东县清泉镇大黄莲坪,西至新晃侗族自治县茶坪乡韭菜塘,南为江华瑶族自治县河路口镇姑婆山,北达石门县壶瓶山。中部地区丘陵与河谷盆地相间。境内湘、资、沅、澧四大水系.整个地势南高北低,顺势向中、北部倾斜,呈敞口马蹄形。土地总面积21.1875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区中居第10位。湖南省地处亚热带,位于东亚季风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集中,光热资源丰富的特点。年均气温17℃左右。由于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湘南高于湘北,东部高于西部。湖南省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1600毫米之间,是全国降雨量较多的省份之一。
湖南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无数尚未人知的物种等待您去发现......
|
|
|
贵阳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学和中药鉴定学学习网站宗旨是为贵阳中医学院和其他中医药院校师生及相关专业人员提供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资源学、中药栽培学等学科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为培养中药专业人才,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贡献。
欢迎中医药院校的老师、同学们以及从事中药事业的同仁们一起来丰富网站内容。请点击左上角的“团队”菜单,再点击“加入团队”按钮。加入成功后,团队成员可以选择自己个人图库中的相关相册共享到网站图库中来。相册加入后作者可以随时取消共享。
|
|
|
云南中医学院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网站主要以云南药用植物为主,还包括动物、动物与植物的关系、生物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等。实习基地主要有新平县、西双版纳、滇西北等。还包括校园植物及昆明植物园植物。欢迎大家访问,提出宝贵建议,使该网站成为云南乃至西南地区药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的特色网站,也为云南植物图像库建设奠定基础。
|
|
|
格桑梅朵
站长: 秀丽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0日
认识高原植物,交流高原植物的驯化、生态适应机制,讨论特殊生境下的抗性机理和次生代谢物提取、代谢等。保护高原生态。
|
|
|
收录河北小五台山植物及河北省常见植物图片,为河北大学及其它院校、单位的教学实习提供资料,为相关科研工作提供资料,也可作为植物分类科普资料使用。
石硕(surebb)将陆续上传其2001至2009年间拍摄的相关植物图片。
|
|
|
川西植物
站长: 自然保护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0日
四川植物区系复杂的生物演化历史,独特而多样化的生境,孕育了丰富、独特的植物区系。四川拥有的高等植物种类数逾万种,仅次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但其区系成分的多样性与特有性不逊于后者。研究表明,四川西部和东部所在的部分区域,分属横断山与华中种子植物特有现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热点区域。川西高山峡谷为冷、云杉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与多度中心,当地及相邻的华西雨屏带是杜鹃花属中最原始的类群云锦杜鹃亚组的现代分布中心与多度中心。欢迎来到川西!!!
|
|
|
行摄峨眉
站长: 丫头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0日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主峰金顶绝壁凌空,高插云霄,巍然屹立,登临其间,可西眺皑皑雪峰,东瞰莽莽平川,气势雄而景观奇,有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中部群山峰峦迭峰,含烟凝翠,飞瀑流泉,鸟语花香,草木茂而风光秀。峨眉山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保存完好的森林植被,为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峨眉山狭窄的地理区域内,分布着高等植物3700余种,野生动物2300余种,曾被赞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国家公园、难得的植物宝库和世界植物爱好者的乐园。该站搜集整理了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多年来对峨眉山动植物资源进行考察研究的过程中所拍摄的大量图片,希望透过这个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相互交流,共同学习,也热忱欢迎大家同我们一起走进峨眉山,开始行摄峨眉之旅!!
|
|
|
重庆植物
站长: 何海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0日
本站主要介绍重庆及西南地区植物图片,旨在引导我的学生认识植物和对大众普及植物学知识。本站将陆续上传Abies自2004年以来野外考察中拍摄的所有植物图片;本站也将上传和共享团队其他成员的图片。欢迎鉴赏并留下您宝贵意见。
|
|
|
探讨药用植物与观赏植物的开发利用,立足福建,放眼两岸,关注中药材产业发展与珍稀动植物药材可持续利用基础建设,交流特色花木。
|
|
|
高原高山植物
站长: 毛岭峰-植物狂人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0日
高山植物在中国种类丰富,分布范围广阔。其中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区及一些高山山头,他们有着较为突出的共同特征,对区系的演化,环境变化的响应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期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讲所有高山植物汇集到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
|
|
版纳植物
站长: saraca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0日
西双版纳位于东南亚热带北缘,是热带生物区系向亚热带生物区系的过渡地带。贯穿西双版纳的澜沧江被认为是古南大陆(冈瓦那古陆)与古北大陆(劳亚大陆)的一条缝线,故该地区又可能是古南大陆与古北大陆区系成分的的交汇地带,增加了该地区生物地理成分的复杂性;特殊的地理和地史背景造就了西双版纳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考察,全州有陆栖脊椎动物539 种,占全国陆栖脊椎动物总数的1/4,鸟类有400余种,占全国总数的1/3,鱼类和昆虫也十分丰富。西双版纳估计有种子植物5000种以上,远比同样面积的中国其它地区要高,占全国种子植物总数的1/6,西双版纳地区在植被地理、植物区系地理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研究上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
|
|
兰州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
|
|
|
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南部广西崇左市的龙州和宁明两县境内,由弄岗、陇呼、陇瑞三个片区组成,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6°42′28″—107°04′54″,北纬22°13′56″—22°39′09″之间,总面积10077.5hm2。弄岗保护区1979年5月经广西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本区地处我国热带北缘,属于北热带石灰岩季节性雨林生态系统,包含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成分,具有较强的热带性,同时具有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以北部湾地区植物区系成分和南海地区植物区系成分为主。
|
|
|
香港植物
站长: yanyh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0日
香港的地理及气候
香港特别行政区位於北回归线以南.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大屿山和二百三十多个岛屿组成,总面积爲 1 098 平方公里.香港人烟稠密,人口约 680 万,境内地少山多,市区约占总面积近 15%,农地占少於 1%,但余下郊区仍获大幅保留,以用作自然护理,教育和供市民作户外康乐用途的郊野公园.
香港地处热带北缘,面临广阔海洋,受季候风影响,海洋气候及季节变化显着.冬季季候风每年九月开始由北方或东北方吹来,一直延续到翌年的三月中旬,冬季天气较凉和乾燥,初春期间会有浓雾和微雨.夏季季候风每年从四月中至九月从南方或西南方吹来,夏季多雨,天气炎热潮湿,常受台风吹袭.香港年平均温度爲 22.8℃,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 15.8℃,而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 28.8℃.高地的气温可能比平地低数度,而冬季间中会有数天的霜冻.年降雨量爲 2 214 毫米,其中 80%在五至九月录得.
香港的地质地貌
香港在大地构造上爲华南准地台的一部分,曾发生几次海陆变迁.岩石以古生代及中生代三类火成岩为主:(1)花岗岩广泛分布於港岛北部,九龙至沙田地区,荃湾以西的大部分地区,元朗以南,大屿山东部,南丫岛以及其他地方;(2)花岗闪长岩主要分布於大帽山地区,青龙头,石岗,大埔,青衣岛及城门一带;(3)石英二长岩主要见於大屿山南部的塘福,梅窝,贝澳和港岛的鹤咀等地.
地貌上,香港地势多山,是一个局部沉降并高达 900 米的切割高地,高地是自然景观的主要部分,山区占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三,最高的大帽山海拔爲 958 米,其次是大屿山的凤凰山(934 米)及大东山(869 米),马鞍山(703米),草山(645 米),飞鹅山(603 米),扯旗山(554 米)和柏架山(531 米).较宽阔的平原仅在西北部可见,而小规模的平地则多在山谷低部或海湾顶端.
香港的土壤
本港土壤可分爲山地土壤和冲积土两大类.主要的山地土壤广泛分布於丘陵和山地,根据成土母质,可分爲黄壤,红壤和赤红壤.黄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广泛分布於九龙半岛的青山,大榄涌,大帽山,八仙岭,马鞍山及大屿山中部和东部,海拔 500—700 米的山地.红壤和赤红壤则分别分布於海拔 500 米及 300 米以下的低山和丘陵.冲积土分布在河流溪涧两岸的泛滥平原及沿海各滩地,平原上较肥沃的土壤多曾开垦作耕地,而沿海泥滩则孕育着红树林.
|
|
|
本网站为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对全国野生植物调查监测数据数据的网络管理提供探索性的解决方案,以期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其目标包括:
1、为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高效率的、高精度的、非损伤性野生植物野外调查与监测技术方案,提高野生植物调查与监测的工作效率与数据质量,减少信息采集过程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影响。
2、基于网络平台,实现:
(1)野生植物调查数据的集中存储、WebGIS支持、多通道查询与展示等基本管理功能。
(2)基于分类学科的最新成果与分类学科学家共同体的学术支持,协助调查人员与项目管理方进行野生植物调查数据准确、高效的物种鉴定。
(3)对野生植物调查数据,根据数据作者、数据来源地区、野生植物类群等不同主题进行多层次的自动编目与统计,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4)网络平台的管理员可以从网站域名、网站版权标志、项目团队成员设置等多方面实现自主管理,使平台符合具体项目需求。
|
|
|
巴山植物
站长: 巴山溪水
最后更新:2011年10月10日
竹溪县自然资源丰富,野生物种品种繁多。现已查明的野生植物资源有197科1065属3295种,分布有珙桐、红豆杉、银杏、连香、红豆等27种国家二级以上保护树木,其中尤以珙桐、红豆杉分布最为广泛,现已查明珙桐原生群落已达到5000多亩,红豆杉群落达到4500多亩,分布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十分罕见的,具有重大的科研和开发利用价值。
|
|
|
鄂西南山地北起小神农架南坡,南抵湖南省界,东接江汉平原,西邻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其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8度20分-111度29分之间。
本区境风群山起伏、沟谷纵横、气候多变、雨量充沛、地形复杂、土壤肥沃,是各种植物生长繁衍的乐园。在这里生长有近3000种植物,包含许多珍贵稀有植物种类,使之具有奇妙的色彩。
|
|
|
我们的“武昌业余植物爱好者”子网站,在《中国自然标本馆》网站的庇护下诞生了。有了这个平台,大家认识植物,了解生态,更方便了。愿大家在这里能寻找大自然的乐趣,并找到有共同爱好的朋友。
|